“出川入蜀第一關”的“靜與動”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景區中的龐統祠墓。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郝飛 攝
點位: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
9月13日,“萬千氣象看四川”三季度集中采訪活動報道組來到德陽市羅江區,探訪“出川入蜀第一關”——白馬關。
白馬關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自古為蜀都北部的“門戶”,是由秦入蜀的最后一道關隘,也是自漢以來劍南五關的最后一關,作為交通要道、物資集散地和兵家必爭之地,史稱“三國險阻之區,兩川咽喉之地”。在這里,“靜”與“動”共存。
“靜”呈現在掩映于森森翠柏之中、地處白馬雄關之巔的龐統祠墓以及一旁的金牛古道兩側。
“這是西漢的磚。”指著一塊覆蓋著苔蘚但依稀可以辨認花紋的石磚,龐統祠博物館解說員高洵介紹,龐統祠內存放著清代至今的各類匾聯、碑刻、字畫等大量文物史料,祠內還有兩棵樹齡超過1800年的柏樹吸引諸多游客前來打卡。
“這兩棵柏樹,傳說是張飛為悼念龐統所植,因其一樹干似龍、一樹冠像鳳,又稱龍鳳柏。”高洵介紹,作為白馬關鎮鳳雛村的一張文化名片,當地把文物保護、史料整理、古樹保護等作為傳承研究三國文化的重要手段,吸引游客到鳳雛村感受三國文化。
“我們開展博物館進課堂、小小講解員培訓等活動,讓學生們能更多了解白馬關。”高洵說。
記者了解到,景區正以三國文化資源為依托,打造研學、休閑等產業。
行走在白馬關古驛道上,深深的車轍印述說著當年木牛流馬運送糧草供給前線的蜀國軍隊的故事。
當然,白馬關景區并非只有歷史的靜默,它同樣擁有現代的活力與動感。不遠處的山地自行車賽道上,有疾馳而過的自行車留下的印記。
近年來,白馬關景區依托其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戶外運動產業,成為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天堂。
現在,白馬關景區內已有全地形車(ATV)賽場、山地自行車賽道、真人CS基地、東籬南山鄉村俱樂部、露營基地,戶外運動產業正走向成熟。白馬關景區還舉辦了多場全國山地自行車精英挑戰賽、中國全地形車錦標賽、“過關點將”健步走及帳篷音樂節等活動,吸引全國游客紛至沓來。
“我們還將打造騎士小鎮。”白馬關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將會打造一條特別的騎士大道,這條大道會穿過整個景區,把龐統祠墓、賽車場、練習場、學習基地、藝術區、會議中心等點位連起來。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雷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