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院士基金已完成投資項目27個,帶動社會資本投資達10億元
做國有資本“伯樂”發現創新“千里馬”
“從地上到天上,企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四川院士科技創新股權投資引導基金(下稱‘四川院士基金’)的支持。”近日,成都菁蓉聯創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菁蓉聯創”)董事長助理胡芳芳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5月,北京三號C星星座發射成功,其搭載的衛星載荷嵌入式操作系統就來自菁蓉聯創。在進入商業航天領域之前,這家企業的主營業務是電網端的操作系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
四川院士基金由四川發展(控股)公司旗下川發引導基金作為基金管理人。這只由國有企業主導的股權投資基金,目光始終瞄準商業航天、人工智能等前沿賽道的原始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國有資本“伯樂”,如何發現創新“千里馬”?
投小投早,助力轉化
連日來,四川院士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總經理趙軍頻頻到訪菁蓉聯創,了解企業新的業務方向和項目進度,積極推動追加投資。
“投小、投早、投人才、投硬科技。”趙軍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在趙軍看來,院士基金就是要服務兩院院士這樣的高層次人才,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川落地轉化。
基金的成立,緣于2020年9月的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其間,四川發布支持兩院院士在川創新創業的10條措施,四川院士基金是其中之一。
2021年3月29日,四川院士基金正式揭牌成立。截至目前,四川院士基金已完成組建方案要求的募資任務,累計募集資金10億元。其中,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出資2億元,四川發展旗下的企業改革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出資5.9億元,成都經開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出資2億元,川發引導基金作為基金管理人出資0.1億元。
趙軍表示,科技型企業具有輕資產、重研發投入的特點,在傳統金融支持體系下,“軟實力”難以轉化為融資對接中的“硬通貨”。“作為國有企業,需要發揮國有資本主導引領和戰略支撐作用,助力科技型企業乘風破浪。”
菁蓉聯創就是一個例子。2022年,菁蓉聯創完成四川院士基金領投的千萬元級別融資。隨后不到一個月時間,他們便從天府軟件園創業場搬遷至產業樓宇B6區,辦公面積增至2000多平方米,團隊也從最初的10余人擴大至近百人。
2023年1月,菁蓉聯創自主研發的星載基礎軟件平臺首次搭載我國智能遙感衛星發射成功。“得到國有企業主導的股權投資基金投資,對我們在商業航天領域拿下訂單、站穩腳跟至關重要。”胡芳芳說。
趙軍將四川院士基金的工作,概括為“做國有資本‘伯樂’,發現具有高成長潛力的優質‘千里馬’”。
從精準投資、培育孵化到有效賦能,“千里馬”紛紛踏出一條上升曲線:去年10月,成都威頻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四面體藥物研究有限公司完成新一輪融資;今年3月,我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試跑,裝備四川榮創新能動力系統有限公司提供的第三代氫能動力系統;4月,專注于靶向創新藥研發的成都海博為藥業有限公司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此前,四川院士基金的資金注入加速公司創新藥物從實驗室走向臨床再走向市場……
自設立以來,四川院士基金已完成投資項目27個,投資金額共計4.63億元,帶動社會資本投資達10億元,8個已投項目獲得后輪融資達7億元,1個項目完成退出,儲備項目100余個。
以投促引,投后賦能
在四川發展內部,四川院士基金作為首只投向科創早期項目的基金,沒有先例可循。如何創造先例?趙軍表示,四川院士基金在管理辦法、激勵機制、授權體系等方面,都有很大突破。
比如,賦予川發引導基金一定的自主權,將投資決策流程縮短為3至4個月;規定項目經理、項目負責人等關聯方必須強制跟投,實現風險防控和正向激勵等。
在項目選擇上,四川院士基金尤為看重人才的引領帶動作用。圍繞川籍和在川院士、川籍以及在川工作國家級和省級高層次人才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項目,為高層次人才項目量身定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案,吸引兩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60余位在川匯聚。
另一個關注重點是熱點前沿賽道。“我們關注的項目基本在實驗室或小試中試階段。”趙軍介紹,通過超前布局人工智能、綠色氫能、生物技術、商業航天及衛星網絡等領域,四川院士基金采用多樣化投資手段為科創企業注入動力。
“以投促引,投后賦能”常常被趙軍掛在嘴邊,“被投企業多處于初創期、成長期,需要更多支持和幫扶。”
為此,區別于市場化機構純財務投資模式,川發引導基金專設投資協同部,統籌院士基金業務協同工作,通過政策服務、資本賦能、產業對接、管理提升、品牌宣傳等打造投后賦能體系。
“整合產業資源,構建產業賦能生態圈。”胡芳芳舉例,產業協同方面,四川院士基金幫助梳理對接產業鏈上下游渠道,利用四川發展生態環保、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航空航天四大產業及其他產業鏈資源優勢,常態化協助產業對接。
在菁蓉聯創企業展廳,記者看到一款衛星智能終端產品。這家以軟件起家的企業,正積極向陌生的制造領域進軍。“未來,我們還有建設產線的計劃。”胡芳芳透露。為此,四川院士基金將積極推動追加投資,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
四川院士基金將繼續推進重點儲備項目落地,同時著力拓寬項目渠道。“我們還要積極尋求并創造與其他金融機構聯合投資的機會,引導社會資本向科技成果和高端人才集聚。”趙軍說。(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露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