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學生3個年級,所有的課程他一人教
廣元市旺蒼縣水磨鎮教師楊明:“只要有一個孩子,我就不離開”
楊明給一年級學生上課。唐彪 張艦木攝
位于米倉山上的廣福村,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是廣元市旺蒼縣最偏遠的鄉村。群山環繞中,水磨鎮中心小學廣福教學點坐落于此。
今年秋季開學,廣福教學點有三個年級5個學生,只有一個老師。老師叫楊明,1992年出生,個子不高,身材微胖,戴著一副黑框眼鏡。
在教學點,楊明既要給幼兒園、一年級、二年級的孩子上課,還要負責孩子們的生活……近四年如一日,在楊明的努力下,廣福村已有21名孩子在教學點完成學習,進入到水磨鎮中心小學等學校的更高年級學習。
“作為教師,我希望把孩子們一個一個全部教好。”早已把廣福教學點當成“第二個家”的楊明暗下決心,“只要有一個孩子,我就不離開。”
主動請纓
奔赴偏遠山村,一個人教所有的課程
2017年,楊明從阿壩師范學院畢業后,原本有機會留在成都工作。有些“執拗”的他,選擇考取特崗教師,主動來到距離旺蒼縣城70余公里的水磨鎮中心小學任教。
在學校里,楊明發揮專業特長,當起了一名美術老師,日子寧靜而美好。
但這種“寧靜”,被一則突來的消息打破——2020年春季開學,廣福教學點因教師退休,12個孩子(以一年級、二年級學生為主)沒有了老師。
得知這一情況后,楊明主動寫申請去廣福教學點。“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想著暫時頂一下,有新老師來了,就回中心校。”楊明坦言。
廣福村是旺蒼縣最偏遠的鄉村,大多數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看到家長們期盼信賴的眼神、孩子們渴望讀書的勁頭,楊明被深深觸動了,并暗下決心“留下來”。
為了不讓孩子們落下課,楊明既上語文,又教數學,還要上其他學科;沒有廚師做飯,楊明便利用空余時間給孩子們煮飯……很快,村里就傳開了,新來的楊老師不僅書教得好,飯也煮得好。
鉆研學習
“不能耽誤孩子,努力上好每一節課”
“鐺、鐺、鐺……”楊明敲響教室門口的鐵管,孩子們奔跑進教室,5個學生分4個區域坐好,楊明開始講課。
“同學們,老師手上的尺子和你們的尺子誰長?”楊明一邊發問,一邊讓學生仔細觀察刻度線,一起去“發現”長度的秘密。
“一樣長。”當看到孩子們專注地和他一起互動,再作出正確的回答時,楊明嘴角上揚,立即為孩子們送上一個大大的贊。
楊明說,每到這個時刻,他的內心格外平靜,因為——“我進村,就是想讓孩子們更好成長”的想法逐漸變為了現實。
而剛到廣福教學點時,楊明卻有些犯難:他只有小學高段學生美術教學經驗,缺少一年級、二年級的語文、數學、體育、道德與法治、寫字等科目教學經驗。
“不能耽誤孩子,要努力上好每一節課。”短板面前,楊明選擇了不斷學習和鉆研。一有空他就通過學習課標、觀看名師教學視頻、課后與學生交流等方式,精心備課……
“那段時間里,我每天要花3個多小時備課。有了更多儲備,站在講臺上才能給孩子們教授更多知識。”楊明回憶道。通過一年多的努力,他不僅能熟練駕馭各個學科的課堂,還能高效地進行復試班的教學。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楊明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無私奉獻,他是全校教師學習的榜樣。”水磨鎮中心小學校長楊睿評價道。
婉拒返校
“只要有一個孩子,我就不離開”
除了提升文化課質量,楊明還培養孩子們在繪畫、音樂、舞蹈、羽毛球等方面的學習興趣,“我希望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和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希望他們樂觀向上,勇敢追逐夢想。”
一下課,孩子們就簇擁到楊明身邊,和他一起做游戲。在孩子們心目中,楊老師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朋友。
2022年12月,楊明發現學生小軍情緒低落。通過了解得知,小軍的父親摔斷了肋骨和腰椎。放學后,楊明便帶上牛奶到小軍家中看望,了解到他家亟須賣掉肥豬,又立即幫助尋找銷路……
“我不識字,孫女全靠楊老師教,孫女不僅愛學習,還喜歡畫畫、跳舞、唱歌。”60歲的廣福村村民趙菊秀感激地說。
水磨鎮中心小學多次要調楊明返校任教,他都委婉拒絕。“我舍不得這里的孩子們!”楊明說,他也是出生在旺蒼的農村娃,當的是鄉村教師,就該留在鄉村。
如今,楊明早已把廣福教學點當成了“第二個家”,并下定決心,“在廣福扎下根,只要有一個孩子,我就不離開。”(唐彪 汪江婷 張艦木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