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促教 自貢這所學院培育青年“雙創”沃土
“穿上這款微電流脈沖訓練服20分鐘,相當于2小時的訓練效果。”7月6日,“煥然衣新—高效訓練專家”項目團隊成員官天華告訴記者。
該訓練服由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以下簡稱“衛康院”)休閑體育、健身指導、智能醫療裝備制造等專業的15名學生共同研發。
據了解,日前,由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指導的第七屆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名單揭曉,在高職組46個參賽項目中,該作品獲得國賽二等獎,刷新了學校“雙創”比賽最好成績。
近年來,衛康院通過政策扶持、“雙師型”導師共育、以賽促教等方式,推動創新創業工作走深走實,成為培育青年“雙創”的沃土。
打造內外互動的孵化平臺
“我們項目團隊結合市場痛點,團隊研發了一款更高效、更科技、更專業的微電流脈沖訓練服,目前已取得3項專利。”官天華說,該項目享受到了學校“雙創”孵化平臺(自貢市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俱樂部)的導師指導和資金扶持等“福利”。
不僅如此,在2024年“挑戰杯”四川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終審決賽中,“神‘髕’天降——智能運動護具領軍者”獲金獎。該項目也是由俱樂部孵化項目之一,由衛康院教育體育學院副院長江燎,周揚靜、張曉璐等老師指導。“圍繞健康中國建設,充分發揮體衛融合優勢,挖掘運動健身產業潛力,結合市場痛點,創新使用首創環抱式柔性氣囊、多維防護髕墊等新技術、新材料,研發主款智能運動護膝,為不同人群的膝關節保駕護航。”江燎介紹。
孵化平臺的建立,得益于高位推動。2015年,衛康院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掛靠團委。2016年,“自貢市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俱樂部”獲批成立。“該俱樂部為‘雙創’孵化平臺,為團隊在政策支持、資金保障、專業指導、鏈接社會資源等提供幫助。”衛康院團委副書記王銳說,學校每年制定“雙創”預算,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專項經費,用于創新創業培訓、項目孵化、設備購置、參賽獎勵等。而在資源鏈接上,校外平臺已與德林義肢康復器材(成都)有限公司、重慶中藥材公司、四川邁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合作關系,致力專業領域內的“雙創”探索,逐步實現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的共建共享。
截至目前,已發展至16個校級項目入駐俱樂部,累計營業額80余萬元,帶動就業人數近100人。目前共有10余個項目在孵化中。
進一步推進跨院(專業)聯動、內外互動。教育體育與康復加強“體醫融合”、專創融合,校團委組建“川康新青農”跨院團隊,推動各專業學生交流聯動;同時主動聯系廣東海洋大學、廣東五邑大學、西安航空學院、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等團隊,開展青年學習匯12場、實踐云接力、名師大講堂5場。
在課程建設上,衛康院更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課程。成立就業創業勞技教研室,學校建設完成《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康復評定技術》《中藥藥劑學》等5門省級創新創業示范課程,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賦能。
探索專創融合的“雙創”的競賽載體
“我們制定了《學生競賽管理辦法》,激勵和支持學校師生積極參加由教育、人社、共青團等政府部門主辦的各級各類賽事。”王銳告訴記者,學校組織學生常年訓練,選拔從初級到高級的競賽隊,并安排“雙師型”教師、有競賽指導經驗的專業教師或者企業技術能手擔任兼職指導教師。邀請校外的國家級、省級雙創導師作項目培育指導。另外,學校還會對參加各級各類學生競賽獲獎的學生進行表彰獎勵等。
探索專創融合的“雙創”的競賽載體。2022年第八屆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學校歷史首獲國銅1項,另獲2金1銀2銅;2022年四川省“挑戰杯”四川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學校榮獲1金2銀1銅的好成績,其中金獎作品《Practicer“瑜”你同行——專業瑜伽墊的領航者》為“雙創”教學、實踐與休閑體育專業 (瑜伽方向) 相融通的優秀成果,在省級“雙高”醫衛類院校綜合成績排名第一;2023年第九屆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再獲國銅獎,第十七屆“挑戰杯”四川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突破歷史最佳的一等獎,逐步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育人的目的。
王銳介紹,自今年1月校團委組織校賽以來,聚焦科技創新、鄉村振興與社會服務等領域,各項目團隊師生積極備戰、反復打磨,在“雙創”大賽中利用專業優勢主動投身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培養創新意識、提升創業能力同時,用標志性成果助力學校“雙高”建設。
再創佳績。今年“小挑”《神“髕”天降——智能運動護具領軍者》獲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組金獎,全省高職院校僅8個;《追蹤覓影—云端影像診斷先鋒》獲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組銀獎,實現護理學院“雙創”競賽作品新突破。此外,教育體育學院作品《與“eye”同行一無障礙跑步器械開拓者》《樂“膳”好“食”—鹽幫味道的智能傳承者》獲銅獎,在省級“雙高”培育院校綜合成績排名第一。
讓載體觸角不斷延伸。衛康院還牽頭成立鹽都技藝創新工作站,組建首批專家庫,探索開發“職教+彩燈”等系列文創產品;聯合沿灘區民政局、沿灘區團委開展“六社聯動+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群”校地志愿服務合作新模式,已簽訂18個合作協議,包括10個社區、3個養老院,2所學校等;已在富順縣古佛鎮首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基地。此外,衛康院更是積極推進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產業學院,現已與自貢沿灘區、高新區及四川鹽幫人家庭服務有限公司、自貢新美健身等建立合作關系,定向輸送創新型醫衛類技術技能人才。(川觀新聞記者 行曉藝 圖片由衛康院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