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研討”“線上+線下” 2024年川渝首場中國仲裁周活動在綿陽舉行
9月5日,2024年川渝首場中國仲裁周活動在綿陽舉行,來自涪江流域川渝九地的相關單位負責人、律師、仲裁員、調解員、企業負責人、法務及外貿人員等200余名代表參加。
大會現場(郭超英攝)
作為2024年中國仲裁周川渝首場主題活動,綿陽為什么能舉辦這場全國性的盛會?
據綿陽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綿陽全市外貿進出口達147.5億元,同比增長24.8%,其中出口100.6億元,同比增長42.5%。一般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14.6億元,呈快速增長趨勢,同時,跨境電商B2B(9710)直接出口14.7億元,增長12.9倍。隨著RCEP紅利持續深化,今年上半年,綿陽市與成員國出口27.9億元,增長148.9%,占綿陽出口值的27.8%。
外貿出口激增同時帶來的還有糾紛的不斷增加,如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專利上,面臨國內外知識產權風險普遍較大。
據參會的仲裁機構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中國企業在拓展國際市場常遇到知識產權的阻力,主要以歐美市場為代表,特別是近十年在美國遇到337、301調查的企業中有50%涉及中國企業。
綿陽企業在走向國際市場,面臨對國際商業環境、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與海外布局不足等問題時,如何有意識地提前做好海外知識產權預警,在產品出國之前做好技術情報搜集、做好專利探雷與查雷排雷的準備,以有效地避開知識產權陷阱?
會上,與會專家、學者通過面對面的“演講+研討”形式,為與會企業有效提升企業知識產權能力和實力,促進企業競爭發展出謀劃策;“現身說法+手把手”幫帶使與會企業更加熟悉知識產權規則和制度,有助于統籌推進知識產權“強保護、快保護、大保護、同保護”這四項工作。
圓桌研討(郭超英 攝)
此外,會議還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為涪江流域川渝九地的企業代表開展相關涉外知識產權專業講解,并幫助和支持綿陽重點涉外企業培養國際化知識產權團隊,充分利用國家和省海外維權援助機構,四川省涉外知識產權工作指導站及國內外專家團隊,走出去,引進來,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據了解,本次會議的另一重點是針對企業對國際商業環境、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與海外布局不足等現狀,探索如何有效促成官、產、學、研及中介機構等單位的高效深度合作,提升企業海內外知識產權布局,促進海內外專利市場交易,推動在知識產權領域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知識產權治理格局,為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仲裁與多元糾紛解決服務方案,持續推動涪江流域川渝九地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任紫鑫 綿陽觀察 郭超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