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總結“公園城市”營城經驗
天府新區這項成果如何讓更多城市受益?
8月26日,以“公園城市——推動‘一帶一路’城市現代化創新實踐”為主題的第四屆公園城市論壇召開。開幕式上發布了公園城市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天府新區公園城市規劃管理創新實踐》(下稱《創新實踐》)。
“天府新區遵循公園城市價值追求,對已有創新實踐進行系統總結,才形成了《創新實踐》。”四川天府新區黨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成果聚焦“構建活力生態網絡、建立公共空間體系、塑造城市魅力景觀、彰顯新經濟場景、創新規劃管理制度”5個方面,提煉概括城市規劃管理創新路徑,體現了對促進生態價值多元轉化的深度關注。
系統總結營城經驗
城市規劃管理創新,是公園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創新實踐》通過6大篇章共計21個章節,詳細記錄了天府新區十年來的探索歷程,從規劃建設管理的改革與創新,到公園城市理念的深化路徑,再到城園交融、開放格局、風貌協調、科技賦能以及聯動協同等多個方面的具體實踐。
四川天府新區黨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堅持綠色發展,彰顯生態價值,是我們始終不變的城市初心。”因此,四川天府新區秉持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理念,加強生態資源綜合保護和科學利用,大力優化生態系統、公園體系、風貌形態,努力促進生態單元、產業空間、消費場景有機融合,讓城市在山水間自然生長、市民在公園里幸福生活。
這一探索過程,體現在書中“城園交融:構建藍綠交織的活力生態網絡”章節,其中記錄了天府新區推行生態廊道骨架、社區公共綠道建設和生態價值轉化的具體做法,比如如何通過對城市色彩、夜景照明、形態布局、建筑立面、第五立面等領域的管理,塑造精致典雅的城市魅力景觀。
構建特色管理體系
四川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談到,在公園城市建設實踐過程中,天府新區堅持通過規劃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帶動技術創新,從試點探索,逐步向標準化、體系化、系統化、規范化轉變。
具體來看,在規劃管理體制上,天府新區建立了“扁平協同并聯”的規劃管理架構,四川天府新區黨工委管委會作為行政主體,公園城市建設局與區域內的科學城、商務區、文創城等產業功能區協同聯動,通過“行政決策”與“專家咨詢”雙向并行的規劃管理模式,實現規劃建設的科學決策和有效實施。
在這樣的“扁平化”高效組織管理模式下,天府新區通過精簡高效的大部制部門,如公園城市建設局、行政審批局等,整合規劃、建設、消防、人防等業務板塊,形成了高效運轉的管理機制,能夠快速響應市場和公眾需求,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管理流程的優化。
在規劃管理技術支撐方面,天府新區先后出臺了《四川天府新區直管區公園城市規劃管理“新十條”》《四川天府新區直管區公園城市規劃管理創新規定(2024)》,規劃管理的方向和要求得到明晰,為公園城市建設的深入實施和持續探索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園城市規劃管理實踐中,天府新區還探索出極具特色的“總師制度”,即聚焦規劃管控過程的重要領域,借智借力,選聘領銜總師及技術團隊,向政府職能部門提供技術咨詢服務。該制度起始自2017年,目前天府新區已聘任6位總師,分別對公園城市指數研究、城市設計、建筑、景觀、色彩、水生態6大領域提供智力支持,支撐天府新區高水平規劃建設。
推廣“公園城市”理念
“天府新區的這些創新實踐,不僅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城市規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更為我們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孟建民評價,天府新區的公園城市規劃管理創新實踐,是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探索一種新的城市發展模式的有力回應。
論壇當天,公園城市指數研究中心還與聯合國人居署舉行了合作啟動儀式。
“天府新區在綠色城市發展、氣候適應力和生物多樣性相關領域作出了大量努力,取得了卓越成就,這些實踐提供了一個全面提升人民生活體驗的典范。”聯合國人居署全球解決方案司司長拉斐爾·塔茨說,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圍繞這一理念開展的廣泛研究和實踐,為其他城市尋求創新方法,在城市化和自然之間建立和諧平衡提供了范例。
隨著此次合作啟動,拉斐爾·塔茨表示,聯合國人居署很高興能夠支持這項工作,將其提升為一項全球倡議,使更多城市從中受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國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