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賺得不比外出打工少,還有滿滿成就感”

    2024年08月23日17:46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近日,四川省瀘州市瀘縣海潮鎮王氏水稻種植家庭農場的王凌看著自家水稻豐產,開心地合不攏嘴。

    2022年底,王凌放棄打工回了家,決心把家里的農活操持起來。他學習技術、考證和購買植保無人機,解決了勞動力、時間、成本等一系列問題。“最重要的是,我覺得現在賺得不比外出打工少,還有滿滿成就感。”王凌說。

    王凌準備操控植保無人機干農活。楊理攝

    因為父親遇到“難題”

    他放棄打工返鄉務農

    22歲的王凌,是海潮鎮紅合村最年輕也是第一個“植保機飛手”。去年,他在成都錦江區慧飛天府無人機應用技術培訓中心(四川天府分校)參加培訓后,拿到了《植保無人機操作證》,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植保機飛手”。

    作為年輕人,王凌感覺自己在某些方面要比老一輩“強”一些。父親有了自購植保無人機的想法后,就由他去“落地實施”。培訓學校是他自己通過網上查詢后找到的,聯系培訓、參加學習、考證等一氣呵成。家里這臺型號為大疆T60的植保無人機,也是王凌花費6萬元買來的,型號、功能、質量都經過精挑細選。這些事情,父親一個人幾乎辦不到。

    王凌說,自己讀書不在行,進社會的時間比較早,也曾很“沖闖”。前幾年,他跟著海潮鎮本地的木工師傅學技術,后來跟著師傅去了新疆、江蘇、云南、貴州和山東打工,跑過好多地方,對外面的世界并不陌生。然而,王凌感覺到自己雖然不“社恐”,卻不太喜歡跟太多陌生人打交道。

    2022年之前,王凌的父親王定均一直獨自在家務農,那年,父親提到一件事:家里的雜交水稻田需要施肥、施藥,但自己越來越老了,有些吃不消。偶然間聽說外地有人用大型無人機操作農活,可以省去繁重的勞動力。

    父親到處打聽詢問,最終從成都租用了一臺植保無人機,請了操作員到自家田地里作業,一番體驗下來,父親連聲說“高科技就是好”。但經常租用有些不劃算,而且距離遠,時間也要提前預約,很是麻煩。

    父親這么一說,王凌當即有了自己的想法,2022年底,他放棄打工回了家,決心把家里的農活操持起來。

    植保機更適合年輕人操作

    他說返鄉后悠閑又充實

    回家后的王凌,一刻也沒閑著,率先落實的就是學習技術、考證和購買植保無人機,先把父親憂心的事情解決了。

    2023年開始,王凌操控植保無人機幫父親務農。植保無人機用處很大,通過正確操作,可以完成施藥、施肥、授粉揚花等農活。更重要的是,家里有了植保無人機,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勞動力、時間、成本等一系列問題。

    王定均說,2022年前,家里160畝稻田都是靠人力干活,人手不夠,他就請人,比如揚花授粉,他要抬著6米長的桿子去“抖動”開放后的稻花,搶時間的狀況下,完全不能歇氣,但這樣的授粉方式不算最好,如果用植保無人機授粉會更均勻。打藥的話,120畝的土地,10個人要連續干兩天,而植保無人機在1個半小時內飛幾圈就完成了,所以,人工和機械操作根本不是一回事。

    “他回家后可以睡懶覺。”王定均說,兒子王凌回家后整個人都放松了,壓力不像原來那么大,最明顯的就是可以睡懶覺。

    王凌說,父親也可以學著飛植保無人機和考證,但就駕駛技術和熟練度來說,還是年輕人更合適,比如從安全角度考慮,遇到障礙物等緊急情況時需作出反應,年輕人應該比老一輩更勝一籌。現在,父子之間常為生活日常拌嘴,但兩人都感覺很幸福。

    兒子回家后,父親又有了干勁,他申請成立了“海潮鎮王氏水稻種植家庭農場”,接下來想把家里的種植稻田再擴大,先增加到300畝。

    “現在,海潮鎮應該還有七八個人考了證,大家都嘗到了甜頭,有年輕人也有中年人。”王凌說,返鄉務農后他感覺很充實,家里的農活不在話下,除了操作植保無人機,下田插秧、收種自己都會。鎮上有農戶需要,他也會拿著植保無人機去幫忙,甚至還在宜賓興文縣接了不少單,每天都安排得滿滿當當。最重要的是,他仔細算下來,現在賺得不比外出打工少。

    王凌說,飛植保無人機、干農活,以及農戶的需要,給自己帶來了成就感。稻田的收獲也讓人欣喜,關鍵是家里人還能互相照顧。

    王凌一直盯著顯示屏,觀察作業過程。楊理攝

    海潮還有不少年輕人

    也選擇了返鄉務農

    如今在海潮鎮上,返鄉務農的年輕人不止王凌一位。鎮上的瀘縣綠植源農民專業合作社,兩位“90后”去年也選擇返鄉務農,在4個“80后”的帶動下學習農技知識和技巧,也正在進行植保無人機的培訓和考證。該專業合作社現在擁有3臺寬度1.8米左右、載重120斤左右的植保無人機,還有插秧機、收割機、拖拉機等農用機械設備,都是交給年輕人操作。

    “他們中,有的人以前在成都打工,有的從事教師行業,甚至還有高級職稱,但都選擇回了家鄉,因為他們心里都有家鄉情結。”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龍洪豐說,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想法有了變化,他們也想為家鄉的發展作出貢獻。以前,用的都是傳統的農耕勞作方式,農戶很是辛苦,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鎮上幾個人開始研究外地先進的機械化耕作方式,一邊學一邊干,一邊購買機械,才漸漸有了現在這種比較成熟的模式。年輕人學習能力強,操控農用機械的技術也更靈活,這些都被農戶們看好。

    “我們操作植保無人機幫農戶們揚花授粉,每天至少要完成400畝的農田耕作。”23歲的武思豪直言,感覺自己比當初想象的還能吃苦,因為得到了農戶們的肯定,工作起來也更有干勁。

    “喜歡機械類的東西,上手快,算是我們年輕人的特長,而且植保無人機前景還可以。”22歲的趙武藝也是抱著對農業機械的喜愛加入了專業合作社,他說,現在專業合作社的無人機已經“飛到了”鎮外,去了合江還有納溪,遠點還去了隆昌。

    在海潮鎮,選擇返鄉務工和創業的年輕人都說,待在家里的感覺很好,守著親人和農田,助力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自己充滿干勁兒。(彭茜、楊理)

    (責編:章華維、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亚洲欧美卡通另类|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公开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日韩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日韩欧美| 美女网站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www| 一个人看的视频在线| 插插无码视频大全不卡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四虎影视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 好吊日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99久久99久久久99精品齐| 奇米在线777| 中文字幕曰产乱码| 日本在线视频www色|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小说 |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日韩在线第三页|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波多野结衣作品大全| 又大又粗好舒服好爽视频| 色一情一乱一伦黄|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外国女性用一对父子精液生子引争议 |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网站| 午夜小视频免费| 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五月综合婷婷| 黄色片一级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