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惠天府”構建屬于城市的綠色低碳生活圈
清晨,乘坐地鐵前往公司,再掃一輛共享單車騎行至單位門口,第一時間打開“碳惠天府”小程序查看“碳積分”的變化情況,已成為成都市民李潔工作日的通勤習慣。“我現在還差60多分,就能兌換丹景山景區的門票了。”她開心地說,這樣的生活習慣,不僅為低碳環保作了貢獻,還能兌換環保獎勵,好用也有意義。
感受到“好用也有意義”的李潔,是“碳惠天府”成千上萬注冊用戶之一。
“碳惠天府”是什么?它為市民生活構建了一個怎樣的城市綠色低碳生活圈?
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讓我們走進“碳惠天府”背后,了解成都在踐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理念的過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成都,是國家低碳城市試點之一。在這里,綠色低碳新風尚深入地融入大家的工作生活,例如騎共享單車、選擇地鐵交通出行、注意垃圾分類投放、外出就餐堅持光盤……這其中,“碳惠天府”機制的構建和實施是重要載體之一。
“碳惠天府”微信公眾號及小程序。圖片來自截圖
“碳惠天府”機制,是創新打造的以“碳惠天府”為品牌,以“公眾碳減排積分獎勵、項目碳減排量開發運營”為雙路徑的碳普惠機制。“碳惠天府”微信公眾號及小程序作為推行“碳惠天府”機制的重要載體,為居民和企事業單位提供線上踐行節能減碳的平臺,推動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形成共建共享的正向引導機制,構建“人人關注、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城市綠色低碳生活圈。
“碳惠天府”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8月4日,“碳惠天府”綠色公益平臺注冊用戶已突破287.7萬。有趣的是,“碳惠天府”平臺逐年上升的注冊用戶年齡覆蓋青年到中年,還“圈粉”外地人。
“成都的綠化特別好,整座城市像個公園。所以我們在當地朋友的介紹下注冊了‘碳惠天府’,大家一起去公園騎行,很愜意。”今年暑期,從西安來成都旅行的趙兵一家被成功“圈粉”。
“我們通過用戶畫像分析、用戶問卷調研、后臺數據挖掘等方式進行了統計分析,能看出在平臺踐行綠色低碳行為的用戶覆蓋面已越來越廣。”“碳惠天府”平臺運營方相關負責人說,所有注冊用戶的年齡段覆蓋青年到中年,包括在校學生、企事業單位、互聯網企業等多方面人群;同時,也發現越來越多其他城市的市民朋友成為了“碳惠天府”的用戶。
用戶在掃碼關注“碳惠天府”。受訪者供圖
不僅如此,在低碳生活方面,“碳惠天府”已累計推出碳積分場景105個,包括31個線上碳積分場景和74個線下低碳消費場景,進一步引導公眾踐行環保理念。營造“場景+活動”,是“碳惠天府”不斷將公眾綠色低碳理念走深走實的一個重要方式。截至目前,“碳惠天府”已完成綠色出行、低碳休閑、低碳消費、低碳辦事等多個領域的場景建設,其中與支付寶、美團、滴滴、T3出行等知名互聯網企業、平臺建立場景長期合作。
“我們已聯合青聚錦官城、蓉E行、成都圖書館、天府通、天府市民云等平臺,努力打造‘碳積分觸手可及、無處不在’的便捷體驗。”該相關負責人舉例介紹,例如聯合團市委與“青聚錦官城”平臺實現互通,這是全國第一例將青年志愿者同綠色低碳相結合的創新實踐;與成都圖書館千萬用戶級平臺實現互通,打造低碳閱讀、童書漂流場景等。
據了解,今年“碳惠天府”還將新增一批低碳新場景,促使居民碳積分的獲取更便捷。“預計今年新增10個線上低碳場景及30個線下低碳消費場景,持續增強普惠激勵效果,基本建立線上線下動員推廣體系,與更多企業、品牌合作,拓展宣傳渠道。”該相關負責人透露,將進一步擴大機制影響力及用戶規模,預計2024年達到300萬用戶,力爭“碳惠天府”機制成熟定型,基本形成應用場景豐富、平臺功能完善、規則流程明晰的碳普惠生態圈,為建設公園城市示范區、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