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的“神仙草”,鄉村里的“致富寶”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草被詩人賦予了很多美好的含義,比如:“鶴飛巖煙碧,鹿鳴澗草香”,說的是草的芳香;“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說的是草的頑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說的是草的柔美……不僅如此,草還可以用來治病救人,那就是中草藥。傳統中草藥,大多取材于自然界中的草木,反映出中醫文化里“天人相應、道法自然”的哲理。
趕黃“神仙草”,養肝是個寶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因為三張文化名片而聞名于世:一是這里古屬夜郎國;二是紅軍在此四渡赤水;三是它是郎酒的產地。現在,古藺正在發展趕黃草產業,有望為當地打造出第四張閃亮的文化名片。
種滿山谷的趕黃草。古藺縣委宣傳部供圖
趕黃草,各個部位都可以入藥,且干濕均可有效。其藥性歸于肝經、腎經,具有利水除濕、祛瘀止痛、清熱解毒、活血護肝等功效,適量服用對肝腎有保護作用。群眾根據其養肝的特性,給它取名叫“趕黃草”,意思是“服了這種草可以強肝活血,把面黃肌瘦的病態趕跑”。
節氣已到中伏,氣候卻是清涼,在紅軍走過的黃荊鎮,趕黃草迎來了收獲的季節。當地群眾說,當年紅軍從這里路過時,也把趕黃草煮來吃過,治好了戰士們的黃疽肝炎。
香楠村山間的一片片平地里,千萬株趕黃草亭亭玉立,莖葉如金,兩位農民大姐在地里慢悠悠地擼著葉子,悠閑自得。她們說,這個工作不太累也有不錯的收入。
成熟的趕黃草。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攝
在古藺縣桂花鄉臣相趕黃草種植專業合作社里,幾位工人正忙著加工剛剛收獲的趕黃草。一位白發奶奶,思維敏捷、動作輕盈,一問年紀,才知道她已經85歲。說起健康秘訣,村民們紛紛夸起了家鄉:清新的空氣、干凈的土地、合適的海拔、舒爽的溫度,還有這“神仙草”……
近年來,趕黃草的功效受到更多人重視。尤其是前段時間,首屆趕黃草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后,這棵“小草“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價格逐漸提升。“我家種了5畝地的趕黃草,1畝大概能賣7000元,加起來有35000多元。”一位農民大姐介紹著家里的情況,手上的活嫻熟,一點都不耽誤。
由于具有護肝的功能,趕黃草深受飲酒者的青睞,有“酒伴侶”的雅稱。據介紹,身處瀘州的某著名酒企,今年一次性訂購了500噸趕黃草。這些藥材將被制成小包,作為銷售白酒的贈品來惠及消費者。趕黃草的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古藺縣建設趕黃草產業鏈的信心也越來越強。
聲譽漸興隆,企業更看好
四川古藺肝蘇藥業,是一家主要生產護肝藥品的企業。其主要產品“肝蘇顆粒”就是以趕黃草為原料制成,這為當地群眾種植趕黃草提供了穩定的銷路。肝蘇藥業在努力挖掘傳統醫藥寶庫的同時,也在致力于把傳統中藥產業升級為現代中藥產業。
古萃生物科技,也是一家以趕黃草為原料的企業,其主要產品是中藥飲料“古萃”。古萃企業負責人,前一天在北京,后一天在古藺,晚上又去了重慶,這是他的生活常態。在他的交通軌跡中,趕黃草就是他的”導航”。李剛說,他要把這神奇的草帶給千家萬戶,帶到天涯海角。
古藺出產的趕黃草制品。古藺縣委宣傳部供圖
海拔1300米,這個高度不但適合人居,也適合草長;負氧離子8萬個每立方厘米,這個濃度利于人類養生,也利于藥材增效。趕黃草,就生長在這樣的環境里。如今,古藺“神仙草”已經化身為一個個品牌,帶給人們健康和溫馨。
“赤水河畔盛產名酒,黃荊林里盛產藥草。”古藺縣委常委、趕黃草產業鏈鏈長葛鵬程介紹,這是獨屬于古藺的“天作之合”。
古藥生新芽,年年爭春早
資料顯示,趕黃草原名扯根菜,始載于明代醫書《救荒本草》,具有保肝護肝明目等功效,苗族同胞世代沿用,流傳至今,得了個愛稱叫“神仙草”,現被譽為“中國十大仙草”之一。
唐朝人齊休撰寫的《云南記》中記載,當地人把這種植物的根葉蒸煮了來吃,不但能充饑還可以治療疾病。同時,因為當地有諸葛亮種扯根菜補充軍糧的傳說,所以又給它起了個響亮的名字“諸葛菜”。
古藺縣的趕黃草種植基地。古藺縣委宣傳部供圖
據村民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社會上曾經流行過肝炎類疾病。而在古藺,由于群眾多有泡飲扯根菜的習慣,所以很少發生類似傳播現象。“神仙草”護肝的效果得到了明證,也激發了當地發展藥草經濟的熱情。人們根據這種草“護肝趕黃”的特點,給它起了個形象的名字叫“趕黃草”。
古藺是白酒產區,群眾大多飲酒。這些家門口天生的“神仙草”,就成為他們的“護肝使者”“護肝寶貝”。
1997年,趕黃草被收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成方制劑十三冊》;1998年,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評審,它進入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20年,國家衛健委正式批準趕黃草為新食品原料。
由此,趕黃草藥食同源的特性,得到了國家醫藥部門的確認,這為趕黃草全產業鏈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和無限可能。
趕黃草基地里的育苗大棚。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攝
7月21日,2024年“一帶一路”食藥同源營養健康國際會議暨首屆趕黃草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國家食藥同源產業科技創新聯盟、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為古藺縣 “趕黃草之鄉”授牌,古藺縣再添一塊產業“金字招牌”。
如今,古藺趕黃草擁有“地理標志商標”“新食品原料”“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金字招牌,綜合年產值超過15億元。古藺縣計劃在未來5到10年,培育形成百億級產業集群,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提高人民群眾的衛生健康水平。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漢樂府中的這首詩,書寫了美好的情懷和感情:采到了鮮花芳草,想要送給遠方的朋友。現在,古藺各界正懷著這樣的心愿,積極發展趕黃草產業,要把它帶給天下的朋友們,為大家送去健康和快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