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新區創新實施基于自然解決方案的城市湖泊生態修復模式
改革背景
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在天府新區興隆湖畔首提“公園城市”理念;同年4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對天府新區治水成效給予肯定;2020年1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四川天府新區以興隆湖生態公園為抓手,在公園城市建設中創新探索城水共榮實踐,致力打造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樣板。
興隆湖生態公園,規模6500畝,水域面積4500畝,綠道長度8.848公里。作為四川天府新區建設公園城市重要理念的開山之作,興隆湖生態公園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從生態系統性和流域整體性出發,構建鹿溪河流域藍綠交織的流域生境網絡,勇擔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使命,奠定科學城起步區的生態基底和城園融合的布局,為人氣集聚和產業吸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系統提煉、總結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城市河湖治理提升的經驗與思考,在第三屆公園城市論壇上發布《興隆湖生態系統修復的創新實踐——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實踐探索》。
成都市首屆最美公園之興隆湖濕地公園。四川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局供圖
具體措施
一、傳承千年治水智慧,創新天府生態工法。
一是開展系統治水,構建公園城市水安全。堅持以全域水系規劃為根本,系統梳理興隆湖水安全的關鍵要素,從源頭、路徑、終端、下游成體系筑牢水質保障措施,實施分洪、引水、截污、治污、沉沙、攔渣等水工工程,推進水生態、水生物、臨水一體化等水質提升構建工程。二是借鑒戰國時代李冰父子都江堰生態智慧、傳承川西傳統農耕生態智慧,大膽創新拓展,創建了具有天府新區特色的系列生態技術及工法,包括:以“湖泊一體化修復設計”為標志的“湖庫整體修復工法”,以“林-水一體化”為代表的“濕地系統重建工法”,以“沉水植物群落配置+水下多維食物網結構”為代表的“水生生命系統重建工法”,以“界面生態結構+多維生態水岸”為標志的“水岸修復生態工法”,對生態工程技術領域在深度和廣度上創新拓展。三是實施生態修復,推進生態景觀自然化。盡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生態本底,梳理殘次植被并實施修復,構建自然生態群落,基于科學生態性,疊加景觀美學原理,以擬自然的方式提升群落生態性,在鹿溪智谷、興隆湖岸線形成一個動態平衡、相對穩定、可自我調節的近自然生態群落結構。
興隆湖。四川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局供圖
二、促進生態價值轉化,探索“公園+”新路徑。
一是以生態投入吸引高能級的科研項目產業投資,以公園城市品牌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興隆湖良好生態環境基礎上,成都科學城建設4個領域天府實驗室、未來承接3個領域國家級實驗室,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6個、科教基礎設施6個、國家級創新平臺88個、國家級科研機構25家、校院地協同創新平臺56個,引入院士等高層次人才2000余名。通過布局“大裝置”、集聚“國家隊”、拓展“高校圈”、打造“人才港”、發展“新經濟”等舉措,吸引國家級重大功能和高端科技人才。二是通過打造高品質科創空間,為科技創新人才營造優質辦公環境,為天府新區爭創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數字經濟核心承載區提供強有力支撐。三是對標國際,建設國家級水上運動訓練及賽事基地,以帆船、賽艇、皮劃艇等水上項目為引領,設置可承辦國際級專業比賽的極限運動場地、環湖8.848公里專業跑道等,打造運動賽事場景。
三、自然與城市無界融合,創造多元活力公園街區。
一是按照“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大公園”的理念,通過溶解城園邊界、開放共享空間、綠色交通營建等舉措實現由“社區中建公園”到“公園中建社區”的轉變。結合水上及水岸人為干擾影響評估,適度開放相關水上活動,科學劃定人群活動區域,植入生態休閑、健康運動、親子娛樂、商業消費等休閑娛樂設施,打造多彩水岸場景。二是按照以人為本、綠色發展的理念,著眼于人文關懷,助力推廣“雙碳”目標實現,沿湖建設的獨立綠道體系無縫銜接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串聯起繽紛生活水岸。三是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全方位提升水上運動中心、湖濱廣場、南岸咖啡館、空中籃球場、湖畔書店等休閑運動場景,打造興隆長灘1.3萬平方米,形成0.33公里的白色沙灘湖岸線,塑造精品化網紅空間,投入低碳普惠設施,精準化匹配民眾需求,積極創造未來公園社區的生活、消費、活力交往、休閑新場景。
興隆湖。四川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局供圖
取得成效
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在天府新區興隆湖畔首提“公園城市”理念。2019年,興隆湖入選成都市“最美河湖”,構建了科學城起步區的生態基底,促進了城園融合發展,為天府新區人氣集聚和產業吸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為成都市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閃亮名片。2020年,啟動興隆湖水生態綜合提升工程,2021年基本完成建設,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全面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局部達Ⅱ類或Ⅰ類;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觀測記錄鳥類達164種,更有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紅胸秋沙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等稀有動物。
興隆湖。四川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局供圖
當前,興隆湖已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游覽景點,日均游覽群眾已達2萬人次,節假日高峰期達到10萬人次。2022年至今,興隆湖先后入選國家3A級旅游景區、第一批國家水上(海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試點單位、四川省最美河湖、成都市首屆“最美公園”“最美回家的路”、成都市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城園相融十佳案例、成都市環境健康先行區“典型案例”、成都市首批未來公園社區等。2023年4月,在第三屆公園城市論壇上發布《興隆湖生態系統修復的創新實踐——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實踐探索》,引發行業專家學者高度評價。2023年12月,斬獲國際大獎—IFLA(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2023年亞太地區景觀設計獎“公園與公共空間”類別杰出獎、“綠色基礎設施”類別榮譽獎。
案例啟示
興隆湖湖畔書店。四川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局供圖
興隆湖水生態綜合提升工程是四川天府新區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典型案例,旨在打造“水清、岸綠、業興、人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幸福樣板,為居民提供更生態、更健康、更享受的升級版宜居美好生活。興隆湖水生態綜合提升不是簡單的工程項目,而是一項順應自然規律、借鑒生態智慧、統籌建管協同的系統性工程。四川天府新區在進行興隆湖水生態綜合提升過程中,充分借智借腦,協同規劃、景觀、水利、市政、生態、濕地等諸多專業團隊共同參與,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引智聚力,提升方案得到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國家濕地科學技術委員會等行業權威專家多次指導,清華、中國科學院、川大、哈工大、重大等高校以及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對方案進行反復論證,通過不斷地實踐探索,形成了一套基于自然解決方案的興隆湖水生態綜合提升技術體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