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游客扎堆“打卡”中國,入境游準備好了嗎
在英國工作的高準皓(Junho Koh)是一名95后韓國小伙子,6月11日,他通過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從英國愛丁堡飛到芬蘭赫爾辛基轉機,再從上海浦東機場免簽入境中國,在6月17日從上海回到韓國首爾,這趟旅程很“絲滑”。
“144小時根本不夠。”高準皓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在這里旅行真的太開心了,我看到了與眾不同的風景,吃到了好吃的中國菜,還和很多中國朋友見了面。我真的舍不得離開中國!”
當下,入境游正火熱。許多人發現,這個夏天國外游客變多了,一些著名景點“長滿”了外國人。在海外社交媒體上輸入“China Travel”,就能收獲一大堆讓人目不暇接的外國人在中國旅行的VLOG,時長從幾十秒到幾十分鐘,場景從知名景區到街頭夜市。帶有“China Travel”的視頻幾乎自帶流量,引發海外網友的線上圍觀,在TikTok(抖音海外平臺)上,這一詞條觀看量高達7億。
海外游客扎堆“打卡”中國,除了中國吸引力提升之外,也與新推出的政策息息相關。免簽“朋友們”來了,入境游市場準備好了嗎?
免簽“朋友圈”持續擴容
近半年來,中國入境旅游政策措施不斷優化,免簽“朋友圈”持續擴容。今年7月1日起,新西蘭、澳大利亞、波蘭3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來華經商、旅游觀光、探親訪友和過境不超過15天,可免簽入境。據統計,2023年12月以來,我國已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瑞士、愛爾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等國施行單方面免簽,還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格魯吉亞等國家開放出境游互免簽證政策。自去年11月我國對挪威公民實施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至今,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適用范圍已擴大至54個國家。與此同時,中國還自5月15日起在沿海省份全面實施外國旅游團乘坐郵輪入境免簽政策。
“真的很便捷!”作為剛運用過境免簽政策在中國游玩的“體驗者”,高準皓表示,到達機場后,只需要在入境外國人指紋采取自主留存區采集好指紋,填寫臨時入境外國人入境卡,再排隊入境。“在你準備好正確文件的情況下,整個流程只需要1個小時!”
高準皓原計劃辦旅游簽證來中國游玩,卻因工作和考試沒有時間準備簽證材料。今年3月,高準皓從中國朋友那兒了解到中國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在英國工作的他正好打算回韓國探親,便計劃在回韓國時,從上海入境來中國旅行。
隨著免簽、互免簽政策覆蓋的國家數量持續增加,來華游客數量的顯著增長,成為中國促進入境游復蘇的有力舉措,入境游市場將迎來進一步增長已成為業內共識。
國家移民管理局4月18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外國人來華數量較2023年同期增長3倍多,累計簽發外國人簽證證件46.6萬人次、同比上升118.8%,免簽入境外國人198.8萬人次、同比上升266.1%。
6月24日,中方將把波蘭納入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消息公布半小時后,攜程國際版上,波蘭用戶對中國相關關鍵詞的搜索熱度環比前一天上漲40%。攜程數據顯示,在該平臺,今年一季度,可免簽入境中國的新加坡游客同比增長10倍,馬來西亞游客同比增長9倍,法國、西班牙、泰國游客同比增長約4倍。
“今年入境游市場恢復增長勢頭明顯,單方面免簽政策和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是最大驅動因素。”中國旅游協會旅游營銷分會副會長葛磊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外國人也能掃碼支付”
對于高準皓而言,第一次來中國大陸旅行印象最深刻的是隨處可見方便快捷的移動支付。“在韓國主要用現金,在英國主要用銀行卡,中國只要用軟件就可以,我覺得很發達!”高準皓對記者說,他可以在中國移動支付App上綁定自己的英國銀行卡,這樣不需要辦理中國銀行卡,也能享受“掃碼付款”的便捷。
在144小時里,高準皓和女朋友一起在上海外灘漫步,在靜安寺前打卡落日下的車流;在杭州早晨7點的日光下泛舟西湖,慢悠悠地感受城市的美好;夜幕降臨,高準皓便跟著朋友們去街上吃夜宵。
最讓高準皓驚喜的是,外賣可以由酒店門口的小機器人送到房間。“我覺得這個很有趣,又方便。”
6月2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五部門發布《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并提出要提高外籍游客在華購票、餐飲、住宿、出行、預約的便利化水平。例如,北京市推動全市重點商圈、景點、公園、酒店等重要場景的外卡受理能力升級改造,外國游客可以直接用境外卡進行購物支付、使用叫車軟件等。
來自加拿大的Steve和Ivana在去年12月通過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抵達中國,并把他們的上海之旅錄制成Vlog發在YouTube上。在上海體驗地鐵、用二維碼刷Visa卡嘗試購買第一杯“中國制作”的咖啡、在小吃街品嘗燒烤和中國煎餅……兩人感受到與想象中完全不同的中國。
“中國是我來過的最有趣的國家之一!”Steve在視頻中感慨,在一些西方媒體的表述中,中國看起來很糟糕,很多人告訴他們不要去中國。真正來到中國后,他們發現地鐵雖然人多,但安靜整潔又方便,四通八達的地下交通網覆蓋全城。上海整個城市也非常漂亮——街道的瓷磚看起來都是嶄新的,所有的灌木叢都經過完美的修剪和維護,商店燈火通明,生活服務和出行十分便利,居民熱情友善。
“不少外國游客來到中國后,完全顛覆了他過去對中國的認知,很多人對于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曉磊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社交媒體平臺等新媒體環境讓旅游業鏈條上的所有人,都成為內容的制作者、傳播者、觀察者。除此之外,隨著入境游市場逐漸復蘇,過去外國游客偏愛中國的名山大川或主要城市,現在卻對中國的本土生活化體驗和文化碎片更感興趣。走街串巷,逛小吃街、菜市場、商場,坐地鐵、高鐵……外國游客對這些活動的參與度在提高,親身感受著真實的中國。
“免簽只是促進入境游的第一步”
據葛磊觀察,雖然我國入境旅游正在加快恢復的步伐,但入境游市場目前總體而言仍與2019年差距明顯。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入境旅游發展報告——恢復與展望》顯示,2024年一季度,外國人出入境人次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58.2%,
入境游市場按客源地不同也呈現出細分和多元化的趨勢。在跟團游方面,多家旅行社經營者反饋,東南亞游客市場的恢復表現最為積極;單方面免簽的歐洲國家市場也正呈現積極恢復的趨勢,由于團隊游產品具有周期性,預計明年將會出現顯著增長。作為傳統入境游市場主力客源地的日韓市場和美加市場仍嚴重承壓。
相較而言,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對自由行入境游市場的拉動更為明顯。“海外短視頻平臺上出現了大量關于‘China Travel’的視頻,這些視頻是海外自媒體創作者在實地體驗中國后自發創作的,展示出了外國年輕一代人對于中國的好奇和友善。”葛磊說。
“整潔”“安全”“先進”“現代”“友善”,是這些視頻中的高頻詞匯。但與此同時,視頻中也不乏這些游客對在華旅行中一些小細節的“吐槽”。網絡問題、支付問題、部分App使用不方便等是他們吐槽最為集中的方面。
在采訪中,高準皓則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在旅途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年長的男士在室內公共場合抽煙。“我在新加坡長大,在新加坡室內抽煙,馬上就會被罰款;在韓國和英國,大家在室外抽煙,但不會在室內。”
中青旅國際公司副總經理胡繼英對記者說,免簽只是促進入境游的第一步,免簽之后,還有一系列的“軟件工程”需要不斷提高和完善,包括游客的舒適度、英語的普及、微笑服務和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以及國內營商環境的改善,“這些都是入境游增長必不可少的因素”。
“中國入境游還面臨一些困境。”葛磊表示,與周邊國家相比,中國入境游價格偏高,在“性價比”方面缺乏競爭力;在支付、出行、網絡、語言等公共服務方面還不能完全滿足國際游客的需求;另外,入境游人才儲備不足,外語導游尤其是小語種導游嚴重缺乏。
《入境旅游發展報告——恢復與展望》指出,雖然我國入境旅游發展勢頭良好,但仍面臨一些挑戰,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外部環境,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國際旅行成本較高,國際關系以及地緣政治摩擦影響因素增多。二是國內旅游“擠出”效應,熱門目的地過度擁擠,景區、住宿企業等習慣于接待國內游客,服務入境游客的意識較有限。三是在華旅行便利度,打車難、熱門景點預約難等問題需要解決。四是產業生態重構,仍需重新搭建合作朋友圈,人才不足,產品創新能力有待提升。
如何發展高質量的入境游
今年5月17日舉行的全國旅游發展大會對加快建設旅游強國、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在入境游領域應如何體現?高質量的入境游應具備什么特征?
葛磊認為,高質量入境游的核心首先是面向全球構建一個有魅力的中國旅游形象。通過展示中國名片,增強文明互鑒,讓中國文化和中國旅游在新時代保持對全球游客的吸引力。其次是構建一整套對外國游客友好的公共服務體系,在簽證、交通、支付、網絡、語言等方面都為外國游客提供便利性。另外,高質量入境游應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高品質入境旅游產品和服務體驗,提供符合游客興趣的旅游產品,不僅要展示中國傳統旅游目的地的風采,也要展示中國更加多元化的旅游資源和創新體驗。
“中國入境旅游政策的不斷優化,展現了我國擴大開放的姿態和日益自信的國家形象,將加快我國入境旅游市場的恢復性發展并大力推動我國入境旅游趨勢性增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院長厲新建認為,入境旅游進一步恢復和發展是復雜的系統工程,除了要系統解決簽證政策環境、消費支付環境、網絡社交環境、語言服務環境等一系列問題外,還要進一步做好入境產業生態重建、旅游產品迭代創新、旅游服務環境顯著提升、對外營銷推廣機制變革、對客解說傳播能力優化等一系列工作,關注細分市場方面的理性選擇和現有政策方面的持續優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余冰玥 夏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