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五區共興—人民網全媒體四川10城行”系列訪談
成都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趙文嶠:強化使命擔當 搶抓戰略機遇 為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質量發展貢獻高新力量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網成都7月1日電 (記者劉海天)近日,由四川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指導的“向'新'而行 五區共興—人民網全媒體四川10城行”調研采訪活動走進成都市。
在此期間,成都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趙文嶠接受了人民網專訪,分享成都高新區錨定成渝高新區“雙區聯動”戰略合作,協同重慶兩江新區、江北區、巴南區、忠縣等地積極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推進產業“建圈強鏈”,構建“3+2”現代化產業體系,“搶位”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賽道,在知識產權創新引領、運用增效、保護賦能等方面先行先試、積極作為的考量和實踐。
錨定成渝高新區“雙區聯動”戰略合作
主動擔當重慶、成都雙核聯動重要支撐
人民網記者:今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第5年。請您介紹一下成都高新區積極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的亮點和成效。
趙文嶠:成都高新區堅持在服務國家重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找目標、明責任、強擔當,緊緊圍繞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動擔當重慶、成都雙核聯動重要支撐,錨定成渝高新區“雙區聯動”戰略合作,協同重慶兩江新區、江北區、巴南區、忠縣等地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領域深入合作。截至目前,已與重慶方面簽署26份合作協議并取得了較好階段性合作成果。
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成渝樞紐節點樣本工程成都智算中心一期上線運營,正加快建設成渝算力調度體系。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產業發展互促方面。助推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成渝樞紐節點樣本工程——成都智算中心一期上線運營,正加快建設成渝算力調度體系。助推成渝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正式獲批授牌,成都高新園區網絡安全產業營收突破200億元。建立生物城創新券成渝通用機制,重慶11個平臺納入通兌范圍,實現首次跨省兌付。依托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構建成渝地區“醫政產學研資”轉化體系,啟動共建共享樣本庫。數項創新藥及疫苗合作研發取得階段性進展。
天府絳溪實驗室實現實體化運行。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科技創新互助方面。加快共建西部科學城,天府絳溪實驗室、天府錦城實驗室(前沿醫學中心)實現實體化運行。實施“岷山行動”計劃,聯合重慶大學共建成都岷山生物芯片技術研究院。共建成渝地區一體化技術交易市場,成立重慶開州分中心,率先啟動成渝兩地專利開放許可,面向川渝共征集525件專利。按照“高校+實驗室+企業”模式,高標準推動成渝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落地。
天府錦城實驗室(前沿醫學中心)實現實體化運行。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要素互聯互通方面。落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首批子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規模50億元。聯合推動成渝首個跨省綠色金融產品“雙城貸”落地授信。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聯合重慶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在全國綜合保稅區中首創設備零配件便捷出境(區)監管模式。
公共服務互享方面。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與重慶高新區率先實現政務服務線上“虛擬綜窗”通辦,推動兩地“一業一證”改革等67個事項證照實現異地受理和異地發證。聯合舉辦多場文化活動,累計參與達2萬余人次。聯合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聯合實施“成渝聯動 綠色高新”環境日宣傳活動,覆蓋50萬人次。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構建以電子信息、醫藥健康、數字經濟三大主導產業
+現代服務業、未來產業為核心的“3+2”現代化產業體系
人民網記者:成都高新區是成都產業發展的主陣地,請您分享一下成都高新區加快推進產業“建圈強鏈”的情況。
趙文嶠:成都高新區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構建以電子信息、醫藥健康、數字經濟三大主導產業+現代服務業、未來產業為核心的“3+2”現代化產業體系。
電子信息產業構建起“芯屏端網”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居中西部第一;新型顯示領域圍繞京東方,聚集日本出光興產、韓國LG化學等上下游產業鏈企業50余家,引進京東方建設全國首條、全球第二條第8.6代AMOLED產線項目,完善了四川省新型顯示產業生態圈;醫藥健康產業構建起全生命周期創新服務體系,圍繞靶點發現、藥物創造、有效性評價、安全性評價、臨床試驗5個關鍵環節,建立新藥研發生產全生命周期功能平臺超160個,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在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排行中穩居第一方陣;數字經濟產業建有國家網絡游戲動漫產業發展基地,獲批中國(成都)網絡視聽產業基地、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集齊“BAT”“TMD”頭部企業拼圖,涌現出“王者榮耀”“哪吒”等現象級數字文創產品。現代服務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以軟件、互聯網、科技服務等為代表的營利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超6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增速居全市首位。金融業“銀、證、保”持牌機構齊全,總數達1466家,為經濟運行提供了有效支撐。未來產業搶抓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低空經濟、新能源等賽道多點梯次布局,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人工智能產業依托成都智算中心,建強算力基礎設施,引育了一批基礎層、技術層大數據和算法企業。衛星互聯網產業聚集了一批全國總部項目,正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衛星互聯網與衛星應用產業聚集區和創新策源地。低空經濟聚焦給場景、育主體、優生態,集聚了一批上下游優質企業,正加快打造低空經濟產業園。新能源產業著眼“源網荷儲”一體化,布局了分布式光伏、智慧微網充電樁、儲能、綜合能源站、區域能源站等設施,上線運行了西部地區首座虛擬電廠。
成都天府軟件園。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成都高新區秉承產業建圈強鏈理念,不斷完善產業服務體系,提高產業規劃、招商引智、項目促建、要素保障等方面能力,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著力構建鏈主企業、公共平臺、中介機構、產業基金、領軍人才于一體的“5+N”產業生態體系,培育出成都市鏈主企業52家、居全市第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6家、居全國高新區前列;國家級創新平臺累計達66家、約占四川省四分之一,國家級孵化載體41家、占四川省三分之一;建成投運38個中試平臺、正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成果中試首選地;實施5年3000億元基金組建計劃,形成中西部最大規模的區級產業合作基金集群(2022年以來新增基金81支、規模1638億元);聚集各類人才超80萬人,國家級人才457人,人才創辦科技企業超5萬家。
AI創新中心。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加快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人民網記者:近年來,成都市先后發布了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系列扶持政策,請您談談成都高新區是如何“搶位”人工智能新賽道的?
趙文嶠:成都高新區作為成都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2023年人工智能關聯產業規模達468億元,已集聚80家人工智能規上企業、300余家生態企業,培育出醫云科技、索貝數碼、考拉悠然等明星企業。
在“搶位”人工智能新賽道方面,一是加快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和算力資源儲備。建設以國產算力芯片為主,多元異構、自主可控的算力生態體系。做大算力供給側硬件產業,最大力度培育一家國內GPU領軍企業。搶抓省、市算力調度平臺建設機遇,積極探索算力資源調度“成都方案”,推動算力“一點接入、即取即用”。重點支持華鯤振宇做強國產信創服務器板塊,加速富巴傳感、漢威智感等智能傳感器企業和索爾思等光模塊企業發展。二是打造大模型產業生態。依托成都智算中心一期算力,與70家科研機構和高校聯合孵化多個科研創新模型;與本地企業合作,在超大城市治理場景方面形成有競爭力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247個。招引國內領先的通用大模型企業,引導企業圍繞文創、醫療、制造、金融、醫藥健康等成都高新區優勢產業開展垂直大模型技術研發及產業化落地應用,培育行者AI數字文娛大模型等超40個垂類大模型,15家企業19個算法通過國家網信辦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三是強化金融及政策賦能。正加快設立100億元人工智能產業母基金,遴選設立人工智能專項基金群,聯動知名投資機構,共同打造成都高新區人工智能產業投資體系。出臺數字經濟26條專項政策,將人工智能放在首位,重點支持人工智能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大模型開放創新,最高分別給予1000萬元和3000萬元支持。
4月25日,成都高新區2024年“金熊貓”高價值專利培育大賽啟動。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實施創新驅動,在知識產權創新引領、運用增效、
保護賦能等方面先行先試、積極作為
人民網記者:近年來,成都高新區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成效顯著,去年還榮獲全國首批、西部首家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示范區。請您分享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趙文嶠:成都高新區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知識產權創新引領、運用增效、保護賦能等方面先行先試、積極作為,先后獲得8塊“國字號”招牌,其中,2022年獲批國家知識產權服務出口基地、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范園區,2023年獲批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示范區。
4月25日,成都高新區舉辦2024年成都高新區“知識產權宣傳周”主題活動。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知識產權創造質量不斷提升。出臺相關政策,近3年累計兌現知識產權專項資金3800余萬元;創建“中心+基地+賽事”三位一體高新模式,支持企業建設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深化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員實踐基地建設,連續5年舉辦“金熊貓”高價值專利培育大賽。截至2023年底,全區有效發明專利39835件,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155.69件,中國專利獎累計53項、四川專利獎82項,各項指標均居西部首位。知識產權運用效益不斷增強。共建國家級四川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公共服務平臺,搭建西部首個跨境專利運營托管平臺,推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專項貸款產品“高知貸”。截至2023年底,累計收儲國際國內可運營高價值專利9000余項,“高知貸”累計放款4.69億元、惠及企業95家。知識產權服務能力不斷優化。打造西部首批專利審查協作四川中心知識產權園區工作站,搭建知識產權全鏈條一體化服務線上平臺“知識產權在線”,引進國外知名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法國愛譜仕德設立西部首家代表處,以高質量服務支撐知識產權高效益轉化運用。截至2023年底,成都高新區聚集知識產權服務機構800余家、約占全省40%,執業專利代理師539人、約占全省49%,初步形成西部知識產權高質量服務集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