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燕京學堂迎來10歲生日
讀懂中國 連接世界
北京大學燕京學堂文化沙龍活動。 |
2023年,燕京學堂學生在川渝進行實地調研時,燕京學堂副院長范士明(左二)在為學生講解。 |
“我在學堂約你來見……與你見證這美好十年。”伴隨著縈繞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李瑩廳中外學子的歌聲,北京大學燕京學堂走過的10年歲月如畫卷般徐徐展開。
培養溝通中國與世界的人才
10年前的5月,北京大學燕京學堂正式成立,基本定位為“跨文化交流:聚焦中國、關懷世界”,依托北京大學人文、社科領域的歷史積淀和師資力量,圍繞中國問題,開展跨學科交叉學術研究,培養溝通中國與世界的人才。
十年知行探索。自成立以來,燕京學堂在試驗、反饋、調適中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追求學術性與實踐性、專業知識與通識視野、中國問題與世界意識的融合貫通,也在建設中國學碩士項目方面進行了探索。
“通過燕京學堂這樣一個平臺,讓更多世界上的年輕人,特別是年輕的學生,能夠更廣泛、更深入地了解我們國家。而且,這個了解相對來說更強調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政治、社會全面深入的了解。”北京大學燕京學堂首任院長劉偉說。
從燕京學堂2015級到2023級學生的錄取情況看,學生來自北京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等世界各地的高等院校。
這也正是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所講到的燕京學堂的獨特之處——立足北大、讀懂中國、連接世界,立足當下、連接歷史、塑造未來。
王博認為,燕京學堂從歷史中走來,始終對當下議題抱有濃厚興趣,并將致力于開創新的未來。“隨著中國不斷走向世界舞臺,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培養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國際化人才,讓中外青年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當代發展。燕京學堂的建立和發展正是對‘新時代中外青年人文交流’這一命題做出的回應。”
“燕京學堂和中國成就了我”
燕京學堂名譽院長袁明還記得,2015年她作為教師代表歡迎第一屆燕京學堂學生的情景。當時到場的有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的96位同學,如今,燕京學堂已經培養出972名學生,他們來自全球82個國家和地區。“跨文化、跨學科的集體探索和實踐能夠不斷激發年輕人的活力、好奇心和想象力,文化的力量正在于此。”袁明說。
“在過去的10年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匯聚一堂,持續推進文化交流,構建橋梁推動中外對話。履行這一使命并非易事,但燕京學堂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溝通的環境。”來自德國的林西孟是燕京學堂2021級學生,對文化交流感觸頗深。
在燕京學堂成立十周年,學生課程論文集《新堂燕語》正式發布。該書共選錄14篇課程論文、3篇院長研究基金結項報告,作者來自澳大利亞、巴西、波蘭、德國、美國、南非、中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燕京學堂學業主任陸揚介紹,這些論文的研究方向涉及中國古代文學、漢學與中國研究、比較文學、中國藝術史、全球人口研究、語言研究、家庭與性別、國際教育、城市規劃、國際經濟等領域,充分體現了燕京學堂開展跨學科研究的培養特色。
10年來,一批又一批優秀青年學子從燕京學堂走出,奔赴國際組織、海內外學府及企業等,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為傳遞中國聲音、推動中外人文交流持續貢獻青年力量。但無論是治學、為商,還是公益等,未名湖畔的學習和生活都是他們與北大割不斷的紐帶。
來自南非的天佑是燕京學堂2016級留學生,曾在學堂畢業典禮上發言。“我發現燕京學堂給予我許多寶貴的人生體驗。老師們帶我認識中國,讓我愛上了中國,而同學們讓我領略到了世界各地的文化。”
艾詩瑪來自摩洛哥,是燕京學堂2017級學生。“到燕京學堂學習是我第一次到中國。我選擇到中國、到燕京學堂學習,是因為我對中國,對這里的文化、政治、經濟以及所有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從某種意義上說,燕京學堂和中國成就了我。在這里,我遇到了最勵志的人,而且我也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她說。
從不同角度認識中國
說到燕京學堂的學生,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安樂哲說:“從國外看中國和在中國看中國,是不一樣的感受。燕京學堂的學生們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中國。”
據燕京學堂院長董強介紹,燕京學堂每年招收約120名學生。“他們在這里了解中國,堅持從跨學科的視角開展文史哲或政經法研究,并獲得第一手寶貴的‘中國經驗’。”在董強看來,在燕京學堂,無論是修讀核心必修課“轉型中的中國”,還是參加“實地調研”、全球青年中國論壇等,年輕學子們都能夠獲得許多機遇,積極主動地進行學術探索,通過實踐來回答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問題。
就讀于燕京學堂的學子們文化背景各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愿望卻一致。來自英國的白艾栩18歲時移居天津,在天津外國語大學學習中文一年。出于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熱愛,進入牛津大學繼續中國學研究。她在燕京學堂的專業方向是法律與社會。
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郭靂在燕京學堂擔任《轉型中的中國》《中國的商業與社會:法律視角》等必修課和選修課的主講教師。他認為,在世界這個大課堂上,中國不再是一門“選修課”,而愈發成為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必修課”。學堂的中國學項目強調“國際化、跨學科、實踐性”,不論是師資力量,還是選課機制、實地調研,燕京學堂都為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青年提供了卓越的教育資源,讓充滿活力的中國學研究徐徐展開。
鏈 接
燕京學堂依托多元的文化氛圍,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廣泛接觸中國社會的機會,搭建學生與各界人士深度交流的平臺。例如“大使講座”系列活動、實地參訪活動等。除此之外,燕京學堂還定期組織文化沙龍、教授午餐、論壇等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