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
綠色發展的理念在成都生根發芽
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在開幕式上發表致辭
5月31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城市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論壇大會在成都開幕,本次大會主題為“綠色發展:點亮城市與鄉村的未來”,與會嘉賓圍繞亞洲與全球的綠色發展進行了探討。
鄉村振興必須走綠色發展之路
綠色發展是全球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可持續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亞洲各國的共同追求,亞洲城市和鄉村必須走綠色發展之路,鄉村發展也可以是綠色、數字化和可持續的。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表示,亞洲的農村可以既繁榮又美麗,綠色發展的理念在很多國家、城市以及農村地區生根發芽并取得成功,“比如,主辦城市——成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看到了這座城市的決心、行動和創新能力,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競爭力最終將取決于其綠色的程度,這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的富有遠見的一步。”
“解決鄉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實現鄉村協調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表示,鄉村振興是一項龐大的系統性工程,要使鄉村地區綠水青山的自然資產成為有機農業、食品加工、旅游、休閑業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在關注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要重視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的過程是經濟、社會、環境協同發展的過程。
當天的“重要發布”活動環節中,四川省汶川縣人民政府縣長赫洛杰向大家分享汶川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的生動實踐。今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授予汶川“綠色發展基地”稱號,多年來,汶川養水護水,始終堅持以山為貴、共生共榮,精心打造省州農業園區7處、農產品基地22萬畝、生態養殖場96個,率先完成儲備林項目申報并獲授信11億元,“果三寶”“畜三寶”年產值突破13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萬元。“只有堅持綠色發展,才能更好推動高質量發展。”赫洛杰表示。
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提到,必須以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的方式來發展城市。為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打造智慧城市已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趨勢。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正在電子政務、在線醫療、智能交通控制和其他公共產品和服務中廣泛應用。
在當天的“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分論壇中,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兼亞太經社會執行秘書阿赫塔爾表示,城市必須要成為智慧城市,才能夠更好地管理下去,同時,對于智慧城市來講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對城市進行智慧區域的劃分,能幫助我們城市數字化發展。”
湖北經濟學院低碳經濟學院副院長、國際能源轉型學會副秘書長王珂英提到,智慧城市是一種手段,也是一種目標。智慧城市在減少碳排放方面發揮了非常的效能,比如綠色建筑、綠色交通、可持續能源發展等。同時,在城市公共管理上,智慧城市建設也起到了資源可持續利用和能效提高的作用。“智慧城市和低碳城市建設是相輔相成的,二者協同推進將更好地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
王珂英提到,農村目前的主要任務是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的主要目標包括提振鄉村經濟,促進農村生產力提高,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促進農村的現代化建設。“農村數字化轉型和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希望能夠最大地發揮數字經濟在這方面的潛力來彌補數字鴻溝。”(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王柳 攝影 李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