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只會打針輸液?不對!
是患者的知心姐姐 是醫(yī)生的親密戰(zhàn)友
當提起護士這個職業(yè),打針、輸液、發(fā)藥似乎已經成了這份工作的刻板印象。但實際上,護士的工作內容遠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簡單。在第113個國際護士節(jié)來臨之際,為了“撕掉”固有標簽,“打破”刻板印象,記者走訪了成都的多家醫(yī)院,和不同科室、專業(yè)的護士聊了聊他們的工作。
精神科護士
標簽:每天打針、輸液、發(fā)藥
撕掉標簽:傾聽、共情才是核心
“昨天晚上睡得怎么樣?”“今天怎么感覺不是很開心?”“能給我說說發(fā)生什么了嗎?”5月7日,上午8點,成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心身醫(yī)學科護士長李春芽正在進行著日常的查房工作。不測血壓、不查脈搏、不看傷口,李春芽得先從面部表情入手,了解患者情況,而靠交流找到患者的“心結”,這才是精神科護士最重要的工作。
在成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心身醫(yī)學科的走廊兩側,掛滿了患者的繪畫作品,走廊盡頭的植物區(qū),患者親手栽種的植物長得郁郁蔥蔥。畫畫、散步、做手工……陪著患者做這些事情,也是李春芽每天的工作之一。通過各類活動放松患者情緒,醫(yī)護人員也在這個過程中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這是心理治療開展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作為精神科護士,我們很少給患者打針輸液,在建立信任的基礎上與患者多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找到病癥源頭才是我們的工作內容。傾聽、共情、支持性的心理護理才是我們最核心的工作。”李春芽說,雖然聽起來這些工作很輕松,但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真正走進患者內心并不容易。每天走進病房的瞬間,要及時捕捉患者的表情,結合患者說話的語氣、行為動作判斷患者的情緒。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情緒出現(xiàn)問題,要第一時間干預、疏導,如果是患者和家屬發(fā)生了矛盾,甚至還要涉及家屬情緒的安撫,“我們最在乎的,其實是患者身體以外的需求。”
肛腸科護士
標簽:護理病人的“服務員”
撕掉標簽:全方位“管家”小能手
晨間護理、輸液治療、檢查術后排便情況、健康宣教……在成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肛腸科的住院病房中,護士魏珍珍一大早,就一直在病區(qū)來回穿梭。忙完手上的事,剛剛準備歇口氣,護士臺的呼叫鈴又響了起來,放下剛拿起的水杯,又跑向病房,而水杯里的水絲毫未減。
“上可照護病人,下可通廁所下水道。”這句話已經成為魏珍珍和同事常常掛在嘴邊的調侃。當她還是一個護理系學生時,也和很多人一樣,覺得護士的工作就是打針輸液。但真正站上了護士的崗位才發(fā)現(xiàn),事情并沒有書本中說的那么簡單,“有些患者還會喊我們‘服務員’,但我們或許更像是‘管家’。”
如果說護士長是科室的大管家,那么總辦護士就是科室的小管家,每天的工作除了對病人進行基礎性的護理以外,還要管理科室中大大小小的事情。紙巾沒有了要去申領,燈泡壞了幫助聯(lián)系維修,就連廁所堵住了也要幫忙疏通。身上的白衣代表著使命,賦予了力量,病房外,柔柔弱弱,擰不開水瓶的小女生,一旦回到病房,就變得“十項全能”,遇到突發(fā)情況,10斤重的心電監(jiān)護儀也能提上就跑。“不要說我了,就連我們護士長這個月都幫忙通了好幾次廁所了,說簡單點就是,不僅要照顧病人,還要維持整個科室的正常運轉。”魏珍珍說,“我們現(xiàn)在是分組管理,每組護士只需要負責半條走廊的病房。盡管如此,每天每個病房來來回回十幾次,步數基本也是一萬步起。”
手術室護士
標簽:給醫(yī)生遞鉗子的
撕掉標簽:醫(yī)生最親密的戰(zhàn)友
即便影視劇中對手術室的護士有所刻畫,大眾對于手術室護士的標簽總是“給醫(yī)生遞鉗子的人”。但實際上,他們的工作遠不只于此,“遞鉗子”也并非像大眾想象的那樣簡單。
手術室護士既是主刀醫(yī)生與麻醉醫(yī)生最親密的“戰(zhàn)友”,也是無影燈下默默守護的“綠衣天使”。記者了解到,手術室護士主要由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構成,前者負責臺上的手術配合,后者負責臺下的配合。
四川省人民醫(yī)院手術室護士謝易霖作為器械護士,最近正在學習心臟手術的配合。5月9日,下午2點左右,謝易霖快速地扒完盒飯便匆匆往手術間趕去,為一場心臟手術開臺做準備。將心臟瓣膜置換需要的測瓣器、專用持瓣桿等必備器械一一準備好后,他又忙著將可能使用到的其他器械和工具擺好。“手術中病人病情的變化會導致手術術式的改變,一臺簡單的手術我們一般要準備50多件器械,稍微復雜一些的手術可能會有上百件器械。”謝易霖說。手術臺上,謝易霖專注地觀察著手術的狀況,醫(yī)生不用開口,不需抬頭,一伸手,他便能準確地將需要的器械遞到醫(yī)生手中。“不同科室的外科醫(yī)生在手術方式上會有些差異。”謝易霖告訴記者,所以在手術室里“遞鉗子”實際上是件“講究事”,“在血管吻合要求極度精細的手術操作中,不同的醫(yī)生會使用不同的精細持針器和血管縫線,我們也一定要遞得足夠精準,才不會影響手術進程。”(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胡瑰瑋 朱馨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