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納溪:數字賦能 助推茶產業提質增效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位于北緯28度黃金產茶帶,這里具有“春季回暖早、晝夜溫差大、雨熱條件好”的獨特氣候條件,孕育出了全球同緯度茶樹發芽最早的“除夕茶”。近年來,瀘州市納溪區將傳統的茶產業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以數字化賦能茶產品的產銷一體化,助力茶產業轉型升級。
瀘州市納溪區護國鎮的茶葉加工企業工人在生產線工作。高銀松攝
走進瀘州市納溪區茶葉核心產區——護國鎮梅嶺村,白云深處,茶樹正綠,隨處可見忙碌的采茶人。
“這幾塊是我們村集體的茶地,你看,茶葉發得多好……”梅嶺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胡學豐邊走邊說,“我們的數字茶園全部都接入了智能化系統。”
據胡學豐介紹,依托物聯網,梅嶺村搭建起了梅嶺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綜合信息化服務平臺,通過該平臺可對智能霧灌、肥水藥一體化、智能溫控、視頻監控等設備進行遠程控制,實現智能化、精準化管理。他說:“現在我們對茶園的管理方便多了,足不出戶就能清清楚楚地看見茶園情況?!?/p>
“茶葉春天最怕霜凍,夏秋最怕蟲害。”胡學豐記得,幾年前的一個夏天,他有一段時間沒來得及照看茶園,結果一些茶樹被蟲子咬得只?!盎鸩窆鳌保粗夹奶?,“雖然后面全力補救,但那年產量還是下降了不少。”
現在,他再也不用為這些提心吊膽了。從去年開始,納溪區農業農村局給全區的茶園裝上了太陽能殺蟲燈,每20畝就有1盞,同時搭建物聯網,實現狀態實時更新、手機實時監控、遠程就能操控,如同搭建了一張茶園“智慧防護網”?!芭浜蠠o人機飛防,我們再也不用操心了?!焙鷮W豐說。
采茶姑娘忙著采摘茶葉。高銀松攝
據了解,納溪茶產業歷史悠久,現有茶葉基地31.5萬畝,年總產量2.3萬噸,茶產業年綜合產值實現83億元,建成有機茶基地1個、省級茶葉萬畝億元示范區5個,培育名優茶加工企業126家,機械化加工率99%以上。
為推進茶產業規?;?、標準化、品質化發展,2023年2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與瀘州市納溪區共同成立了“納溪特早茶”科技示范專家工作站,入駐工作站的專家可隨時通過梅嶺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綜合信息化服務平臺,對茶農進行實時指導。胡學豐拿出手機演示,“通過5G網絡,專家用電腦或手機就可以診斷病蟲害,提升茶葉產出品質?!?/p>
“依托數字經濟發展優勢,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數字茶園,探索‘數字+茶園’的新發展模式?!奔{溪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向未來,納溪將嚴格按照“種好茶、制好茶、售好茶”發展思路,積極開展茶產業科技創新路徑研究,力爭為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信息化支撐。(彭茜、高銀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