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溪河上“明月”升
成都世園會主會場明月橋、魚鳧橋、竹編橋基本完工
近日,記者來到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主會場看到:各展園基本成形,工人忙著種植花草等,為成都世園會正式開幕作最后沖刺;同時,園區內三座重要的通行橋——明月橋、魚鳧橋、竹編橋已基本完工。
明月橋、魚鳧橋、竹編橋是成都世園會主會場園區內環線跨絳溪河的三座橋,也是整個園區環線貫通和慢行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明月橋、魚鳧橋為觀光車行橋,竹編橋為步行橋。
記者從錦云樓出發,步行不到5分鐘便走上竹編橋。站在橋上,不遠處便是明月橋與錦云樓交相輝映的畫面。
“竹編橋總長155米、寬6米至11米。”成都設計咨詢集團·成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成都世園會橋梁設計負責人杜攀介紹,該橋緊挨蜀川竹韻花園,考慮到區域景觀和諧,所以選擇用竹形象設計橋梁。
“竹編橋盡量凸顯傳統文化與成都地域特色。”杜攀表示,竹編橋恰似漂浮在水面的竹葉,形態設計融入了竹編輕盈的形態和竹篾靈動的線條。
“明月橋位于成都世園會主會場園區中部核心區域,周邊聚集著錦云樓、天府眼等重要建筑及景觀,總長108米、寬16.7米。”杜攀介紹,“新月出水”是明月橋的設計主題。
明月橋“月亮拱”上還有特別設計的月牙圖案,其靈感來自成都金沙遺址太陽神鳥圖案,并與傳統祥云紋結合,勾勒出一幅神鳥護佑、祥云環繞的錦繡畫卷。在明月橋上還可欣賞燈光水幕,人在橋上近距離觀賞可形成趣味性較強的人景互動。
此外,還有位于成都世園會主會場園區西北角區域的魚鳧橋。該橋總長112米、寬11.5米至13.9米,周邊以生態景觀為主。“魚鳧橋設計靈感源自‘魚鳧架橋’傳說,橋梁造型由古蜀文明中的‘魚鳧’抽象演變而成。”杜攀介紹。
記者看到,魚鳧橋橋身造型優美、柔和,呈現出一幅“魚鳧掠水游無痕,漣漪拂岸映輕煙”的美好畫面。同時,由于魚鳧橋周邊建筑密度較低,在橋上可將絳溪河上游河灘景觀與周邊各具特色的展園盡收眼底。(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雷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