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納溪,上茶山
納溪區護國鎮梅嶺茶山主題公園里,游客體驗茶葉采摘。 |
山溪、山巒密布的納溪區位于四川省瀘州市。瀘州,以酒香聞名,地處四川、云南、貴州三省交界處。長江和永寧河在納溪交匯,早在漢代,這里就人丁興旺。納溪區是同緯度茶樹發芽最早的區域之一,因此有“中國特早茶之鄉”的美譽。在采茶季上山觀茶,別有滋味。
我們乘車前往產茶核心區——梅嶺村,這個村由原梅嶺村等六個村合并而成,全村4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萬余人,現有茶園5萬畝,年產值10億元。
車抵茶葉景觀園大門口,石墻上詳細列出了梅嶺茶的歷史沿革,并形象展示當地歷史悠久的十八茶藝圖。隨后,我們進入梅嶺茶場。
茶場的山上種植了各種茶樹,滿目翡翠綠,有木質步道通向茶叢環繞的山丘。走不多遠,就見山頂處有亭翼然,名“二月亭”,左右有對聯:雨洗青山四季春,高山云霧出名茶。亭為制高點,站在亭間,微風習習。舉目四顧,茶山一山連著一山,一直鋪向遠方,工整如畫。順著步道前行,穿過一壟壟茶樹,周身都被茶樹的清香環繞。下山的路上,可以看到不少標牌,上面寫著茶樹品種和管理方法。其中一塊標牌吸引我停下腳步細看。原來,這里還有來自福建省福鼎市和浙江省余姚市的茶樹。誰能想到,遠在千里之外的茶樹,竟能在這里安營扎寨,豐富了納溪茶樹的品種。據介紹,目前這里除了黑茶,國內其他茶品種應有盡有。
天色正好,我們放松心情,沿著步道上上下下,繼續進行茶園之旅。偶遇杉木高聳入云,好像專為看管矮小的茶樹;又看見純黃油茶花,溫柔地陪伴茶樹;四周還有婉轉清亮的鳥鳴回響,讓人心情也跟著雀躍起來。
不多久,我們遇到一個采茶女,看上去40多歲,腰挎茶簍,正在離我們不遠處采茶。我們隨即上前詢問茶葉行情。她告訴我們,所采的茶青由企業直接收購,每斤100元左右,價格比往年稍低,但不愁銷路。當地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共有茶葉基地31.5萬畝,年總產量2.3萬噸,帶動茶農5600多戶,培育出茶加工企業100余家。發展茶產業已成為當地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途徑。
看罷茶山,我們來到離山頂不遠的一個茶產業交流區休息。端起主人剛泡好的黃金芽細細品嘗,醇香的茶湯入口,一路走來的困乏頓時消除了大半,我似乎也品出了納溪的“滋味”。這里地處北緯28度,自然條件優越。可更打動我的是這里的人,他們勤勞、聰明,富有工匠精神,悉心呵護這里的自然生態,科學繁育每一株茶樹,這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美景如畫、產業興旺。我想,這是我此行最大的收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