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三舉措加強受損生態系統修復治理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生態文明社會的“善治”要求呼喚生態修復的良法之治。雅安市精心部署,三舉措加強受損生態系統修復治理。
加強聯動,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目標責任,加強部門聯動,采取有力措施推進水土保持林業生態建設工作,以大渡河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源涵養生態修復項目、中央和省級造林綠化、國家儲備林建設、林業產業建設等項目為契機,積極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通過開展營造林,實施封禁治理、撫育補植和自然修復等水土綜合治理措施,恢復和提高林草植被覆蓋度,使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預計2024年林業部門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將超100平方公里。
著力項目,抓好震損林地災后重建。加強石棉、漢源、寶興縣2023年大渡河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源涵養生態修復項目推進。石棉、漢源縣2024年預計完成人工造喬木林3.01萬畝,全市預計完成人工造喬木林3.56萬畝,圍欄封育2.82萬米,小型水利水保設施300處建設任務。督導寶興抓好“6.1”蘆山地震和石棉、漢源“9.5”瀘定地震涉林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通過開展人工造林修復、封山育林修復和補植修復,增加植被覆蓋率,穩定巖溶地區的地貌,恢復受損生態系統功能。
分類施策,確保礦山生態修復效果。對在建生產礦山按照“誰開采、誰治理,邊開采、邊治理”原則,全面復核存續礦業權礦山生態破壞情況,建立問題清單,針對性編制“一礦一策”推動礦山生態修復工作,2023年完成在建生產礦山生態修復16.06公頃。對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按照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分類施策推進生態修復工作。對自然修復、轉型利用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圖斑,按照部、省銷號要求推進圖斑變更核查銷號;對需人工修復的圖斑積極爭取中省資金,實施生態修復項目;對已實施項目強化后期管護,確保修復效果,2023年完成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753.73公頃。(李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