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縣深挖竹資源 加快建設全國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近年來,青神縣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堅持建好竹林基地、做強竹系列品牌、深化竹文旅融合,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國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2023年,青神縣竹編產業園區獲評省五星級現代竹產業園區,“青神竹編小鎮”被確定為四川省特色小鎮,竹產業全年實現綜合產值80億元,2025年有望突破100億元。
建好竹林基地,筑牢集約發展本底
一是因地制宜栽竹擴面。出臺竹產業特色發展扶持政策,每年安排栽竹專項財政資金500萬元,持續推進“年萬畝栽竹”計劃,通過村集體引導、合作社帶動,推廣利用荒山荒地、沿江沿路種竹,開展低改更新專項行動,重點在瑞峰等地修復退化林、更新低效林,分類建設天府森林糧倉、工業原料竹基地、旅游生態竹基地等。截至目前,建成萬畝竹產業基地5個,其中省級現代竹產業示范基地4個,全縣高標準現代竹林基地總面積達20萬畝。
二是聚焦良種培育推廣。建設優良竹種實驗室,與天津科技大學合作實施良種選育與豐產技術研究項目,培育產量高、抗病蟲能力強、纖維優質竹種,認定叢生竹單產冠軍“斑布一號”,實施良種推廣三年計劃,制定良種豐產栽培技術規程,實現青神竹“種的好”“走出去”。今年以來,打造種苗基地5000畝,組織開展技術培訓班3期,帶動仁壽、沐川等地種植3.5萬畝。
三是強化基礎建設配套。推進鄉村振興竹木示范基地項目,強化作業道路覆蓋和灌溉設施建設,安裝竹木生長、采伐等智能監測系統,與成都工業學院合作,研發應用新一代竹采伐機械工具,建立專業砍伐、運輸、初加工“三支隊伍”,保障竹基地內連外暢、穩產增產、宜機作業。2023年,新建竹區道路50公里,新增灌溉水渠、蓄水池等16處,目前竹加工企業和合作社累計達55家。
做強竹系列品牌,加快產業集群成勢
一是品牌竹紙領跑行業。優先保障工業用地1100畝,建成投用總投資35億元的斑布健康竹產業園。優化“政企合作、科研攻關、產品轉化”機制,建設竹產業研究院和省級竹材生物質精煉技術工程實驗室,打造院士、博士工作站,引進專業人才10余名,攻克全竹溶解制替塑等科研難題7個,獲發明專利63項,打造國內本色生活用紙第一品牌“斑布”。今年以來,全縣竹漿產量42萬噸,實現產值20億元。
二是拓展產品延伸價值。加快以竹代塑產品研發,推廣可降解竹餐盒、竹牙刷、竹吸水材料等系列產品20余個。開展跨界品牌聯合,與星巴克合作推出“40%咖啡渣+60%竹纖維”竹資源變廢為寶創新模式,為全國5000多家星巴克門店提供環保包裝材料,該環節實現減碳70%。滿竹里公司搶抓國際市場以竹代塑機遇強化竹制品海外營銷,實現眉山跨境電商9810模式首單交易。
三是龍頭帶動提質增效。實施億元加工企業培育,以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四川環龍新材料有限公司為引領,梯次培育銀海竹木等規模以上竹企業3家、云華竹旅等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2家。同時,推廣“竹農+專業合作社+國有公司+龍頭企業”種銷對接、“9+1”收益分紅模式,為竹農提供種植、管理、砍伐、運輸、銷售全流程服務,帶動全縣2萬戶竹農戶均增收3500元以上。截至目前,兌現獎補資金515萬元,幫助企業獲得省內首筆“碳足跡”貸款5000萬元,實現產值27億元。
深化竹文旅融合,促進綜合價值轉化
一是高效轉化生態價值。將竹元素融入公園建設、道路綠化、河流治理等規劃設計,升級改造中國竹藝城、國際竹藝博物館等景區景點,建設竹里海棠、竹林濕地等主題公園10個,打造竹里巷子、竹里螢光系列竹旅IP,配套竹民宿、竹餐飲等53個新業態。今年以來,舉辦觀螢季、竹研學等系列活動10余場次,吸引游客21萬人次,帶動綜合消費2.5億元。
二是傳承竹編非遺文化。實施“大師傳承室”計劃,與國際竹藤組織合作共建培訓基地,培育竹編工藝美術大師117名,培訓巴西、幾內亞等30個國家(地區)的竹產業人才2萬人次。2023年,青神竹編被評為首批天府旅游名品,入選“非遺四川·百城百藝”品牌,連續3年躋身全國區域品牌百強榜。云華竹旅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三是辦好竹會聯通世界。堅持以竹為媒、以竹會友,成功發起“一帶一路”竹藝文化發展聯盟,與43個國家(地區)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竹編文化扎根56個國家(地區)。同時,依托“國際竹編藝術之都”名片,爭取國際竹藤中心、中國竹產業協會等支持,打造出全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竹產業交易博覽綜合體,高質量舉辦5屆中國國際竹產業交易博覽會,累計簽約項目32個、總金額350億元。去年11月,成功舉辦2023中國國際竹產業交易博覽會,吸引540余家客商參展、8.1萬人次觀展,總成交額3.75億元。(張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