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采取“323”工作法 抓實古樹名木保護宣傳利用工作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雅安生態資源十分豐富,雅安市采取“323”工作法,立足實際,切實抓好古樹名木保護宣傳利用工作。
三項有力措施加強古樹名木資源保護。首先,出臺了《雅安市古樹名木保護三年行動方案》,聘請省內外科研院校相關專家20人組建古樹名木保護利用專家庫,廣泛發動群眾積極開展認捐認養等活動,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投入財政專項資金1000余萬元,有效保障財力支持。其次,結合景區開發、自然教育、林旅文旅融合發展,動態開展資源補充調查,調整完善信息資源庫,不斷夯實古樹名木資源基礎。截至目前,全市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16920株,分屬于77科154屬299種,其中一級古樹197株、二級古樹255株,古樹群落54個。再次,利用GPS立體定位,實施“一樹一檔”“一樹一牌”精準保護,“清單制+銷號制”推進巡查問題整改,營造穩定優良的生存環境。結合古鎮、古村落、古民居保護,積極開展自然體驗、歷史教育等活動,營造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持續推動《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宣傳,嚴厲打擊整治破壞古樹名木資源的違法活動,營造依法保護法治環境。
兩條財富之路助推古樹名木價值轉化。首先,聚焦古樹名木歷史人文傳承,率先出臺全省首個古樹名木公園建設管理認定辦法,標準化推動古樹公園建設。雨城千年雅安紅豆古樹公園、滎經云峰山楨楠古樹公園等7個古樹公園成為彰顯古樹名木風采魅力的獨特風景,吸引了廣大游客觀賞敬畏、尋根問源。2023年8月,千年雅安紅豆古樹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全國綠委辦聯合CCTV-3開展的七夕“古樹下的告白”活動的古樹,也成為雅安暑期旅游最大亮點,線上直播+媒體關注量達300萬人次,線下以“古樹+村落+民宿”的特色旅游線路帶動雅安碧峰峽、蒙頂山、龍蒼溝等森林資源豐富的重點景區暑期游客量增長超20%。其次,聚焦古樹名木群落共生共榮,積極探索林草碳匯試點。按照全市“一盤棋”、寶興縣先行先試總要求,出臺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工作方案(2022-2025年),穩步推進超9000萬噸總碳儲量的開發利用。寶興縣率先完成首期6.7萬畝項目開發,并于2022年2月完成林業VCS造林碳匯項目首期交易簽約,成為全省第一個完成造林碳匯開發交易試點縣。啟動10個總投資約72億元,總規模達70萬畝的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已獲銀行授信33億元。
三個有效抓手深化古樹名木文化挖掘。首先,大力宣傳紅軍長征在雅駐留期間的紅色故事,對見證革命足跡、擁有紅色基因的古樹名木進行特殊保護,修建安全圍欄,張掛紅色標識,講好古樹紅色故事,打造紅色鄉村旅游打卡地。其次,充分挖掘古樹名木精神品質,印制科普宣傳讀物,舉辦專題攝影比賽,開展“雅安十大樹王”和“雅安十大珍稀植物群落”評選活動,參加全省古樹名木評選,蒙頂山“十二金釵”古銀杏、石棉三索窩景區毛脈南酸棗獲評“首屆四川省百佳古樹名木最具人氣古樹王”。再次,精心編制《走進雅安古樹名木》畫冊,突出古樹名木成為見證文化延續和歷史演進、鐫刻鄉愁記憶、承載人文情懷的重要載體。雅安古樹名木深受國、省級媒體青睞,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國寶檔案》等欄目組多次深入雅安拍攝“中國最美古樹”,將千年雅安紅豆古樹、云峰山古楨楠王風采魅力予以生動呈現。(石玉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