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朱虹
2024年02月28日15:18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近年來,成都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聚焦探索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實踐和超大特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以深層次改革破解發展難題,取得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領性的改革創新實踐成果。
為系統梳理總結各領域先行探索的典型經驗和制度成果,2023年初,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成都市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改革創新最佳實踐案例”評選活動。
此次案例評選堅持以人民的獲得感、滿意度為標尺,聚焦探索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實踐、超大特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構建了基于創新性、示范性、影響力和政策法規、體制機制、方法路徑等10項指標評價體系。結合群眾調查測評、專家推薦、部門會商,經兩輪綜合評審,最終從140個申報案例中評選出最佳實踐案例10個、優秀案例20個。
下一步,成都將進一步推動市委原創性原動力改革安排部署落地見效,把案例評選活動作為市級層面推進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有力抓手長期開展,持續總結各領域先行探索的典型經驗和制度成果,每年評選一批典型案例,進一步激發全市上下推進示范區建設的主動性、創造性,為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提供強大改革動力。
改革創新的現場
2023年11月,成都市首屆“最佳種植能手”水稻綠色高產挑戰賽舉行,邛崍市臨邛片區推薦了邛崍市依豐水稻合作社等5家新型經營主體參賽,并組織專家組對參賽主體進行全程技術指導。通過成都市農技總站組織專家實地測產,邛崍市5家參賽主體榮獲“一金兩銀兩銅”獎項。
獎項的獲得只是邛崍市多措并舉提升糧食生產水平,全力保障糧食安全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邛崍市針對國內尚無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商業化育種創新水平不高、新品種推廣不足、種業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影響糧食安全的基礎性問題,以“缺什么、補什么”“短什么、強什么”思維統籌推進種業產業建圈強鏈,構建“種業+園區+科研+加工+市場”產業發展格局及優質糧油產業全鏈條服務體系,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目前國內種質資源庫普遍存在散、小、弱的問題,針對這一現象,邛崍市率先在全國建立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中心庫,統籌保存、研究利用與科普展示功能,搶救性收集國內外優質種質資源。
在改革創新的案例中,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新路徑,打造生物經濟新高地也是極其亮眼的成績。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指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明確要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冻捎宓貐^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和《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都將“以制度、政策和模式創新為引領,破除利益藩籬和行政壁壘,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建立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作為推動跨區域融合開發、互利共贏的制度創新關鍵。這對貫徹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打破行政區劃限制、促進市域統籌融合發展、引領成德眉資同城化以及雙城經濟圈“兩區分離”改革,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義、實踐意義。
生物城作為成都市“三個做優做強”重點片區之一,開發建設涉及多個行政主體,行政邊界對未來發展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義、實踐意義,在統籌協調、聯動建設、要素配置、共建共享、功能協同等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創新,通過深入實施區域協同發展戰略,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新路徑,爭創合作共建、共治、共享機制先試先行重點片區示范區。
在第三屆公園城市論壇和第六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閉幕式上,成都發布2022年度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改革創新十大最佳實踐案例。除了上述兩項改革創新的探索外,還有以功能提升為導向推進城市重點片區綜合開發;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設計與建設;構建公園城市先行區“1+5+1”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強鏈、拓圈、筑城”加快航空產業集聚發展;超大城市老舊小區綜合治理“西南街”模式;構建黨建引領社區“微網實格”治理體系;打造全域感知數字孿生社區;打造貨車司機“蓉歐驛·蔬心驛站”暖心之家。
改革創新的聲音
成都市堅持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創新激活力,深化探索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實踐、超大特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調整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建設“藍綠交織”公園體系,打造宜居宜業城市環境,創新城市智慧治理模式,推進公園城市建設的“成都標準”“成都方案”“成都經驗”應運而生。
深度解析改革創新案例,不難發現,原創性原動力改革,已成為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改革創新的關鍵詞、高頻詞和重點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崇州緊扣“三個做優做強”,建設以天府好田、天府好糧、天府鄉游、天府鄉居“四大工程”為支撐的“天府糧倉”示范和窗口,統籌推進糧油產業建圈強鏈,構建起了“種業+園區+科研+加工+市場”產業發展格局,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
“創新推進種源保護、商業研發、規模推廣全產業鏈發展,探索校地院企聯合研發機制,這很好地實現了糧食從田頭到餐桌的生產服務一體化。”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陳新年認為,優質糧油產業全鏈條服務體系,讓“天府糧倉”品牌得以重塑,綠水青山“底色”變得更亮、金山銀山“成色”變得更足。
此次案例評選堅持以人民的獲得感、滿意度為標尺,聚焦探索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實踐、超大特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以評促建、以評促改,展示成都各級各部門推動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創新實踐。成都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財經辦主任曾明友表示,“我們組織開展案例評選,也就是為了把公園城市的‘建設實物量’亮一亮、‘制度性成果’曬一曬、‘創新性成效’比一比。”
在成都,能看見公園城市的模樣,也能感受改革創新的力量。成都圍繞“探索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實踐和超大特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時代使命、“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結合”發展目標、“打造城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示范區、城市人民宜居宜業的示范區、城市治理現代化的示范區”發展定位和生態、生活、生產、治理“四個著力”重點任務,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謀劃推出完善重點片區融合開發機制、推動產業建圈強鏈落地落實、完善科技成果就地轉移轉化機制、完善土地利用管理長效機制、深入推進智慧蓉城建設、建立健全重大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機制等原創性原動力改革,以重點帶全局,全面推進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用心用情描繪“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公園城市畫卷,“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里的幸福成都”城市特質更加鮮明。
相關專題 |
· 四川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