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蓋碗茶變成吃爆米花
在三花川劇團看演出的觀眾越來越年輕了
三花川劇團的表演吸引越來越多年輕觀眾。
2月7日,農歷臘月廿八。上午11點,位于成都市成華區瑪塞城收藏品市場的三花川劇團劇場又熱鬧了起來。演出依舊以川劇為主,但和以往相比,增加了變臉、滾燈、吐火、手影、水袖舞、長嘴壺茶藝等。
以往,臺下觀眾大多是喝著蓋碗茶的老一輩川劇票友;如今,臺下的觀眾大多是年輕面孔,還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捧著爆米花過來體驗。還有小小表演者走上劇場舞臺:幾天前,兩名在學校選修了變臉絕活的小學生,也站上舞臺進行了展示。
“我們現在表演這么豐富、有趣,就是為了吸引年輕人過來看。”三花川劇團負責人“大花”伍玉告訴記者,幾個月前,劇團還增設了非遺傳承的創新演出。
變化 增加“主持人”角色節目更有趣現場更活躍
開場變得不一樣了。以往,臺下的觀眾大多是老一輩的川劇票友,他們從城市各地趕來看演出,幾十年如一日,早已熟門熟路。演出往往開門見山、直截了當。
如今,來看演出的大多是年輕人,考慮到他們對川劇的了解可能不太深入,演出中特別增加了“主持人”,介紹演出中的角色和技藝。“這位年輕英俊的老師,就是戲曲里的‘生’,演的都是帥哥。”主持人尹琴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串聯了整場演出。
傳統折子戲、滾燈、吐火……精彩輪番上演,觀眾席里,小朋友看得興致勃勃。市民吳女士平日里在福建工作和生活,春節帶著孩子回到成都,偶然了解到這里有川劇演出,便帶著兩個孩子過來體驗。“他笑得挺開心的。”演出過程中,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笑聲不斷,她也頻頻舉起手機記錄下這一刻。“雖然不知道他看懂了沒有,但覺得這樣的體驗是有意義的。”吳女士說。
傳承 7歲小學生表演川劇學校川劇課上線5秒被搶空
2月4日,楊靈珊和孩子譙竣晨早早地出門了。這天,7歲的譙竣晨和他的同學蔣思源要去三花川劇團表演變臉。
在主持人尹琴介紹過后,譙竣晨和蔣思源登場了。走步、轉身,臉譜迅速地變化著,兩個小朋友的演出讓現場掀起了一輪小高潮。
去年9月,兩人所在的成都英才學校開設了川劇課,“課程5秒鐘就搶空了。”楊靈珊告訴記者,學校把川劇作為一門選修課面向全校開放,課程很火爆,搶課當天,一家人調好鬧鐘來搶才成功入選。
譙竣晨和蔣思源表演結束后,伍玉第一時間找到他們,進行指導。在這個老川劇人看來,兩個7歲的小朋友表演雖然略顯青澀,但能夠走上舞臺已經是一種成功,也帶給她很多感動。這讓她覺得,川劇的傳承有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川劇傳承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這一次,并不只是一個民間川劇團的“自救”,更有社會合力的傳承。
成都英才學校音樂老師、川劇團負責人范晨宇告訴記者,學校開設川劇課就是為了讓更多學生了解川劇、了解非遺。學校川劇團目前共有成員32人,都是一、二年級的學生,“目前他們學習的主要是變臉,等三年級往后,還會增加清音等內容,讓他們更能理解非遺文化的底蘊和魅力。”(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雷遠東 攝影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