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黑洞“現身”
科學家詳解“神秘天體”
在許多科幻小說和電影中,黑洞是一個超級神奇的存在,是有著吞噬一切物質力量的“神秘天體”。近年來,這種引力極其強大、存在于宇宙空間中的致密天體,正通過日益先進的科學觀測和研究,緩緩走進人們的視野。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國際團隊利用美國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觀測到一個可追溯到宇宙大爆炸后約4億年的黑洞,其質量高達太陽的幾百萬倍。研究稱,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黑洞。
“這一新發現讓我們看到,在如此早期的宇宙,就發現了如此大質量的黑洞,這對現有的黑洞演化理論是一個挑戰。而且這個黑洞是存在劇烈吸積活動的,所以從黑洞吸積盤所發出的光可以被我們看到。”清華大學副教授、天文系副主任蔡崢對此表示。
根據標準宇宙模型理論,超大質量黑洞由死亡恒星的殘骸形成,這些恒星坍塌后可能形成一個質量約為太陽100倍的黑洞。如果以模型預期的方式增長,這個新發現的古老黑洞需要約10億年才能“長大”到望遠鏡所能觀測到的規模。
“但這個黑洞增長得太快了,在宇宙大爆炸后僅4億年就長這么大,這對種子黑洞的質量和增長速率都是極大的挑戰,基本接近數值模擬的極限才能長成這么大的黑洞。這讓我們對早期宇宙大質量黑洞的研究有了新的參照。”蔡崢說。
近年來,隨著先進望遠鏡設備的應用及計算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黑洞正被揭開神秘面紗。
黑洞到底是什么?為什么我們要觀測和研究黑洞呢?
“黑洞就是宇宙中質量壓縮到不能再壓縮、密度極大的一種東西,它的引力足夠大,以至于光都跑不出去,但它里邊到底是什么我們還不得而知,因為任何已知的物質都無法承受黑洞引力造成的壓強,物質一旦進入黑洞,一般沒法出來。”蔡崢說。
黑洞也是一個星系生長的發動機。由于具有巨大的吸積作用,黑洞不斷把周邊天體吸進來,不斷“吞食”周邊物質,其吸積盤通過高密度旋轉、核反應等,不停制造重元素,一些重元素又被巨大的光壓推到整個星系。這些重元素最終冷卻了整個星系的溫度,讓恒星、行星得以形成。
“萬事萬物,大到星系的形成,小到生命的誕生,都跟星系中心的超大黑洞有很大關系。黑洞是宇宙中的奇點,也許能幫我們回答極其深刻的時空問題。”在蔡崢看來,探測和研究黑洞有助于人們了解宇宙中最早期巨型黑洞的成長機制、宇宙引力波現象的產生和變化規律,以及宇宙最初形成及其基本物理規律。
令人遺憾的是,長久以來,黑洞到底是由什么組成,至今仍然是一個謎。而這樣的神秘感也激發了創作者們對于黑洞的無限靈感與想象力,在影視作品里為人們構建起令人驚嘆的黑洞內外部影像。
“對于活躍(正在吸積)的黑洞,目前科學家已發現100多萬個了。但此次發現這么早的黑洞確實不多。我們希望能夠在宇宙更早期找到更多的大黑洞,盡早揭示黑洞和星系的形成與演化之謎。”蔡崢說。
(新華社記者魏夢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