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鄧姍姍:建議高密度中心城區有機更新 讓老街巷煥發新活力
人民網成都2月2日電 (記者朱虹、王洪江)2月1日,成都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錦江大禮堂開幕,來自成都各地各行各業的市人大代表齊聚一堂,議發展、話民生、提建議。市人大代表、錦江區牛市口街道黨工委書記鄧姍姍帶來了關于高密度中心城區城市有機更新的建議。
“成都市已有三國、金沙等歷史品牌,有新‘十二月市’、大熊貓等文化品牌,美食品牌有龍抄手、鐘水餃、韓包子等,但以本土地名的文化挖掘和場景更新,目前更多的是單兵作戰、點狀更新,沒有形成以老地名串聯的歷史文化軸線。”鄧姍姍向記者介紹,以牛市口為例,牛市口街道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區東部,擁有豐富的歷史記憶、老舊的街巷和建筑。然而,由于早期建成區面積較大,空間瓶頸成為制約發展的一大因素。
鄧姍姍認為,盡管牛市口街道地處城市中心地帶,但由于發展年代較早、歷史遺留問題、城市規劃滯后等多方面原因,區域商業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相對落后,無大型商業綜合體、高端商務樓宇少,現有的商業多以小型商鋪為主,這不僅制約了區域經濟的發展,也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品質。同時,轄區共有街巷56條,背街小巷占大部分,由于地處老城區的歷史緣由,目前存在環境衛生差、道路狀況不佳等問題,且業態低端,多以小攤小販為主,與周邊春熙路-太古里商圈、錦東商圈、萬象城商圈等繁華的商業區形成鮮明對比。
此外,鄧姍姍介紹,牛市口街道還存在轄區內老舊院落眾多,建筑質量及品質相對較低,且大多沒有電梯等現代化設施問題。同時,由于政策限制、產權復雜、居民改善意愿不統一等原因,老舊樓房的改善難度較大,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存在居民的訴求多樣化等難題。
鄧姍姍分析了牛市口街道發展優勢,認為牛市口街道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位于成都市一二環之間的核心地帶,也是春熙路時尚活力區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具有深入挖掘的文化本底,這里還保留了牛王廟、一心橋、海椒市等古老的地名,還留存著成都無縫鋼管廠、青年紡織廠等工業記憶。
“牛市口街道還具有綜合開發的商業價值,有水碾河路南片區、鋼一區、鋼五區3個大型老舊住宅區以及待上市的茶廠地塊,均展現出連片開發的巨大潛力。九眼橋、牛王廟、牛市口路等地標IP,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具有極高的潮玩消費熱度。錦東路一二環之間的連廊作用,存在著價值洼地亟待填補。這樣的地理優勢和開發潛力,將為牛市口片區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鄧姍姍說。
針對上述問題和發展優勢,鄧姍姍建議全面梳理片區資源稟賦,系統研究片區更新治理路徑,挖掘其潛力并進行充分利用,抓好科學設計、協調推進施工、引入社會資本等,通過功能置換、結構加固等方式改造廢棄、危舊、低效建筑。
同時,鄧姍姍建議以錦東商圈“一核五片”產業社區布局為基礎,加快推進一心橋片區呈現,東四街舊貨市場街區、工農院街自發菜市街區、牛市口路無縫生活街區“三街”,成都工程機械廠宿舍、牛王廟公交站TOD、東大街新希望D10“多點”策劃打造,不斷激活閑置或低效的資源,以點帶面地進行更新改造。
此外,鄧姍姍還建議引入品質商業,連片帶動。以市井煙火為特色,集聚發展創意服務、生活消費產業,大力招引符合轄區產業特色的市場主體,不斷培育壯大本土企業轉型升級,著力構建集群發展格局。同時,引導社會企業參與重大項目運營,厘清商業邏輯、明確盈利模式、賦予文化內涵、高效精準引流,提升整個區域的商業氛圍和吸引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