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委員局長談什么
如何緩解交通擁堵?
每隔半年對公交專用道評估
“每天除了早晚高峰期間,能不能把公交專用道讓出來,緩解城市的交通擁堵?”在市政協十六屆二次會議的“委員·局長面對面”現場,政協委員鄒平向市交通運輸局局長王翼剛和相關處室負責人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市交通運輸局公交處處長晏洋回答鄒平提問時表示,目前,市交通運輸局會同其他部門,每隔半年組織一次對公交專用道的評估,并就評估結果對公交專用道進行動態調整。“其實這個工作我們已經在做了,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晏洋說道,在此前,成都根據動態評估的結果取消了13條公交專用道。從2月1日起,還將對漿洗街—洗面橋街一線等路段的公交車道存留和運行時間進行調整。
晏洋還提到,所謂“動態調整”,也就意味著公交專用道不是單純地消失,也有可能新增或者“重返”,如果該路段市民現在有了更多的乘公交需求,那么這條路就可能新增公交專用道。同樣地,只要市民需要,從前取消的公交專用道也有可能“重返”。“總而言之,就是以市民的需求靈活調整。”她說。
如何提高人才匹配度?
高校可與行業聯辦產業學院
“我們是做樓宇經濟、商業以及產業研究的,成都乃至全省目前有這么多的存量空間和載體,樓宇經濟方面需要大量精準匹配的專業人才,對此市教育局能否提供一些建議?”
在市政協十六屆二次會議的“委員·局長面對面”現場,不少委員帶著問題或建議在市教育局位置排隊等待咨詢交流,其中就包括市政協委員、成都市新聯會常務理事張萍。她通過常年在樓宇經濟領域的觀察,發現城市里的商業、產業空間巨大,成都各種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孕育而生,樓宇經濟也迫切需要更精準、專業的人才。
“對于在校學生的培養,我認為可以通過‘訂單式’進行培養。”市教育局局長熊宗輝表示,“第二種就是通過跟行業組織一起辦產業學院,據此來招生、培養、使用。”熊宗輝表示,這樣可提高人才培養的社會化水平,“這種更為高效,并且也有可復制的成功模式。”對于這樣的回復,張萍感到收獲滿滿,她表示,對下一步的工作有了很大的指引作用。
如何發揮鏈主帶動作用?
鏈主企業圍繞行業需求提出榜單
“今天著重想咨詢成都支持低空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1月30日下午,市政協委員、成都攜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洋滿懷期待地走進了市政協十六屆二次會議的“委員·局長面對面”現場。劉洋先后走到市發改委、市科技局的咨詢席位,就“揭榜掛帥”瞄準“卡脖子”技術開展重點攻關、發揮鏈主引領帶動作用吸引上下游集聚發展等,與局長們展開面對面溝通交流。
還不等劉洋開口,局長們主動詢問他對低空經濟發展的建議。劉洋說,低空經濟產業是成都未來發展的一個優勢產業,希望招引培育在低空產業領域的頭部企業,特別是無人機主機廠。
對劉洋的建議,市科技局局長丁小斌立馬做出回復,針對無人機產業發展,我們有兩個榜單,一個是縱橫的垂直起降系統,一個是民航二所的空管系統,我們還是想延續這種行動方式,也希望企業特別是鏈主企業多多參與,圍繞行業需求和核心共性技術提出榜單,我們將會同相關產業部門一起梳理,實現企業“揭榜掛帥”。(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陳煦陽 劉依林 唐小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