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高、實、好 四川全年糧食總產創26年來新高的秘訣!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網成都12月13日電 (記者朱虹)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眼下,四川省各地糧食豐產捷報頻傳。今日,在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徐芝文說,今年以來,四川全省全力推動糧食生產再上新臺階。據國家統計局公布,四川全年糧食總產718.8億斤,增產16.7億斤,增長2.4%,創26年來(即重慶直轄以來)新高。具體特點,可用4個關鍵詞來概括。
關鍵詞一:糧食播面“穩”
糧食安全,首保播面。年初,四川省及時將糧食生產目標分解到市縣、落實到田塊,層層壓實糧食安全責任。堅持整灌區、整市、整縣、整片推進42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主要用于糧食生產。建立撂荒地“動態清零”機制,復墾撂荒地4.2萬畝,在54個縣騰退20.87萬畝低質低效種植園地直接恢復種糧,全省優化改造118萬畝種植園地間套作種糧。據國家統計局公布,全省糧食播面達9606萬畝,超額完成國家和省委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
關鍵詞二:畝均單產“高”
糧食豐產,首攻單產。四川省大力實施主要糧食作物單產提升行動,在90個糧食生產重點縣組織開展高產競賽,在35個縣開展綠色高產高效行動,在15個縣整建制推進玉米、大豆單產提升,建設玉米、大豆百畝高標準示范片83個、“雙高產”示范縣9個,打造“噸糧田”千畝示范片40個。各地涌現出一大批水稻畝產800公斤、玉米畝產700公斤、大豆畝產150公斤的高產典型。如,東坡區永豐村種糧大戶邵國東的450畝水稻測產畝均達863.4公斤、增產83.4公斤,刷新了盆地規模化種植水稻單產紀錄。各地高產典型也反映了全省面上單產水平的提升,今年四川省糧食畝產比去年增加12公斤,增長3.3%,增幅在13個糧食主產省中排第1位。
關鍵詞三:科技服務“實”
科技強不強,關鍵看產糧。四川省把“推良種”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重點推廣17個糧油當家品種和“稻香杯”優質水稻品種,推廣面積較去年增加200萬畝以上。務實實施“科技到田”行動,召開全省現場推進會,組建21個專家服務團隊全覆蓋包市包縣開展技術指導,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貫通、超4萬人的農技推廣隊伍,全力打通技術到田“最后一公里”。同時,聚焦“誰來種地”問題,加快建設縣有中心、鄉有站點、村有協辦員的三級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全省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達4100萬畝次以上,增長6.7%。
關鍵詞四:政策保障“好”
牢牢把住農業防災減災“主動權”,及時下達救災資金,強化調度、現場推進,抓早抓實冬春連旱、暴雨洪澇、稻飛虱等災害蟲害應對,全力減少因災損失。強化惠農富農政策,將成都平原種糧大戶補貼提高到每畝90元(增加10元)、丘陵山區提高到每畝100元(增加20元),提高糧食生產機具購置補貼5個百分點(最高補貼額度達40%),完善和推廣四川農業信貸直通車,綜合施策讓種糧農民有賬算、有錢賺、得實惠。
徐芝文說,下一步,全省將緊盯2025年總產730億斤、2030年總產750億斤的奮斗目標,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層層分解細化目標任務到村到戶,逗硬考核市縣糧食生產播面、產量完成情況,堅持向耕地保護要糧、向補鏈強鏈要糧、向規模經營要糧、向科技推廣要糧、向國土空間要糧、向政策支持要糧,全力確保“天府糧倉”真裝糧、裝好糧、多裝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