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起 四川學業規劃行業有了“國家標準”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全國首次“學業規劃專項職業能力”考試報名已于10月20日結束,考生將于2023年11月11日在成都市金牛區的國家標準考場開考。
記者從四川省人社主管部門指定的報考機構獲悉,首批報名者總計186人,通過初審的考生120人,以高校和中學、高考志愿填報機構及文化培訓機構的老師為主。考試滿分100分,時長90分鐘。試題由專家組命制并儲存在試題庫,電腦隨機組卷,考生在電腦端答題。考試合格者將獲得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監制、由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頒發的“學業規劃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并在官網可以查詢。
這是一次醞釀了3年的“破冰”考試,是全國首次將“學業規劃”確定為專項職業能力,并納入人社部門考核體系,意味著學業規劃行業有了“國家標準”。此舉同時表明,對大中小學校學業規劃師資的儲備和培養、對志愿填報行業的規范,正式展開。
即將舉行的考試為學業規劃者設定了《考試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并將同時實施。該《規范》要求非常廣泛,涉及到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全球化的多方面能力,這也是學業規劃師資的“國家標準”。
《規范》中提到,學業規劃者需具備“人格測試和職業傾向測評能力”“心理咨詢訪談能力”“危機干預能力”“正確的社會認知能力”“大數據運用能力”等。其中,倫理和職業道德、心理訪談能力占比30%,學業問題診斷及處理方法占比20%,高考志愿填報能力占比30%。
國家人社部頒發的學業規劃證書樣式。
學業規劃證書使用說明。
四川為何要舉行學業規劃考試?具體負責學業規劃考試的第三方機構“創聯國培教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是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學校教學和學生成長的需要。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部門多次發文,要求加強對學生學業規劃的指導。但截至目前,國家尚沒有把“學業規劃師”這個新職業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因此國家并沒有進行學業規劃職業認證,學業規劃師資奇缺。目前中學的學業規劃課程大多由心理老師、班主任或學科老師兼任,由于他們缺少系統的培訓,課程質量不高。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高考志愿填報的亂象,需要得到規范。”該機構負責人表示,近幾年來,高考志愿填報機構和從業者增多,他們采用線下營銷和直播帶貨的方式,聘用一些無專業背景的人,虛設“高考志愿填報師”“生涯規劃師”“學業規劃師”身份,為學生填報高考志愿。“有的從業者要么不專業,要么道聽途說傳播不實信息,有些直播內容對教育政策斷章取義、片面解讀,漏洞百出。為了贏利,忽略教育的公益性和責任感,虛假宣傳、恐嚇營銷,制造緊張和焦慮,被誤導、受影響的考生較多,被媒體頻頻曝光。”
四川是教育大省,考生多,高考志愿從業者多。國家人社部門選擇在四川進行學業規劃能力認證試點,培養師資,規范行業,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通過考試引導學業規劃者進行系統的知識學習,提升專業能力,這是學業規劃從業人員的必備能力。凡大專以上學歷,愿意從事學業規劃職業的大中小學校老師、心理咨詢工作者、人力資源管理者、企業管理人員等,符合條件均可報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