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日記 | 打卡新場館 解鎖“新姿勢”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成都大運會賽程已經過半,從酒店出發去主媒體中心的大巴車上,我感覺不少同行都顯出了疲態,睡眼惺忪。因為大多數引人關注的比賽都在晚上進行,比賽結束做了采訪再回酒店,23點能到已經算早了,要是再工作一會兒,就凌晨了。都說做體育記者現場看比賽很爽,但趕稿子也很不容易?。?/p>
成都大運會跳水場館簡陽文體中心。人民網 羅昱攝
這段20分鐘左右的路程我們每天至少往返一次,新鮮感過了,從上車等待發車再到車輛開往目的地,大家的行為模式都是先刷會兒手機,然后打盹兒。
就我而言,累是累,但還是充滿期待的,畢竟今天又能“打卡”一個新場館和一個新項目。綜合型賽事的好處在于,它會“強迫”你擴充自己的體育知識儲備庫。人手有限,所以有些項目即便不熟悉,你也得去,也得出稿子,當然必須提前做功課。
作為本次大運會跳水項目的舉辦場館,簡陽文體中心及游泳館造型很有藝術感,以“白”為主的配色看著就很高端。從側面看,場館外墻上有大小不一的六邊形孔洞,設計靈感來自于川蜀獨特的非遺工藝“瓷胎竹編”。我認為這是除了主體育場外最漂亮的場館。
跳水是我國的體育強項,不管什么賽事,不管是哪個年齡段,實力都是獨一檔的存在。這么些年,其他項目都多少經歷過起伏,但你可以永遠相信跳水。下午進行的混合雙人3米跳板決賽,中國組合王偉瑩/楊凌總分達到328.20,比排名第二的巴西組合多了50多分,這是“降維打擊”,是絕對實力。負責攝影的同事把照片一張張翻出來,細節一對比,中國隊的落水水花、動作一致性都無可挑剔。
從伏明霞、郭晶晶、田亮到現在全紅嬋、王宗源,中國跳水項目的領軍人物換了一代又一代,但輝煌從未斷代。正因如此,中國跳水隊素有“夢之隊”的美譽,他們的遺憾竟然是……從未在奧運會上包攬全部項目金牌。這難倒不是妥妥的“凡爾賽”嗎,考慮過對手的心情嗎?
簡陽文體中心。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供圖
在游泳館,我還解鎖了一個“新姿勢”,叫“水中氣墊裝置”——跳水項目尤其是10米臺的比賽具有一定危險性,一旦運動員因為失誤出現溺水風險的時候,現場會及時開啟這個裝置。它通過大流量從池底注入空氣,在水中呈現類似于“沸騰”的狀態,用氣泡和水流把運動員托舉到水面,便于現場救援。
更多高科技運的加入,意味著各項賽事的安全保障工作愈發完善。讓各國選手安全比賽、盡興而歸,是成都的承諾。大運會細節做得好,實際就是在為成都未來申辦更大規模的賽事積累經驗和口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