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術套路比賽場地變身武術散打比賽擂臺
僅用2個小時 城北體育館完成“裝備切換”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7月31日上午,隨著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武術散打比賽正式開賽,成都城北體育館也換上了一套“新裝備”:僅用2個小時,此前服務于武術套路比賽的場地“搖身一變”,成為武術散打比賽的擂臺。
在7月30日武術套路項目最后一場比賽結束后,城北體育館的工作人員就已經開始為拆除武術比賽用場地和搭建散打比賽擂臺而忙碌著。據悉,為貫徹簡約辦賽理念,本屆成都大運會將有多個場館會因賽程需要進行內部功能的轉換,而城北體育公園是最早完成“轉場”的場館。
怎樣在短時間內實現場館功能的轉換?更換場館競賽“裝備”需要經過哪些步驟?如何確保場地在賽間的使用安全?對此,成都城北體育館武術場館中心競賽服務部副主任劉凌琳進行了“揭秘”。
要在武術套路項目比賽結束的當天實現快速“轉場”,其轉換難度和實操精度可想而知,劉凌琳也直言這是“全世界第一個”,這一套流程的完成也頗具挑戰:“散打臺有大大小小200多個扣件,(武術)套路(場地)有100多塊板子,除了板子以外,還有魔術貼、邊角、面單等,所以我們的難度之一就在于組件的數量龐大。”
“(散打臺)安裝也并不是簡單地拼裝,整個流程都很復雜。”劉凌琳提道,由于套路比賽使用的地板有凹有凸,拆除時需要工作人員很細心,同時還需要通過熟練的操作提高速度。
7月30日17時36分,套路比賽用地毯開始拆除。18時05分,散打臺鋼架構組件開始安裝。從前一個場地的完全拆除到后一個場地的開始搭建,整個過程僅用了半個小時。與場館工作人員一同開展轉場作業的劉凌琳此時仍未停下手頭的工作,她一邊協助搬移著各類部件,一邊同團隊商量調整賽臺的“準心”、角度,把控著每一個小細節。此時她滿頭大汗,聲音也稍顯嘶啞:“在6月的演練中,我們整整花了5個多小時。在多次的延伸、溝通、協調和優化改進下,現在,我們能用最少的人工和更快的速度來實現換場。”
侯天翊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陳方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