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出發
葛國科代表——
推動鋁產業延鏈補鏈強鏈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我們要堅定不移把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做大。”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副書記、市長葛國科代表說,作為國家生態型鋁產業示范基地,百色將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加快推動鋁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進鋁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鋁精深加工,促進鋁產業提質增效。同時,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推動全流程互聯互通、全要素動態配置,促進資源高效利用。
(本報記者龐革平整理)
郭建華代表——
提升油脂油料品種產能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油脂油料安全是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電影發行放映公司黨支部書記郭建華代表建議,出臺針對花生品種的農業種植補貼政策,穩定花生種植面積,鼓勵各地探索開展花生種植收入保險,更好保障農戶種植收益。把農民的花生產品通過深加工打造成花生品牌,讓農民的花生不但有個好收成,還能賣個好價錢。
(本報記者劉溫馨整理)
黃蘭茜委員——
加強長三角與大灣區交流互鑒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都是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助力兩地在資源整合、激發要素活力、推動制度創新等方面交流互鑒,有利于探索完善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好地服務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香港僑福建設集團主席黃蘭茜委員說,通過加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完成產業升級轉型,提升區域國際競爭力。
(本報記者白光迪整理)
李蘭代表——
建設便捷高效的聯運新通道
中歐班列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成果,已成為沿線國家互利共贏的紐帶。烏魯木齊海關所屬阿拉山口海關技術中心副主任李蘭代表建議,促進中歐班列高質量運行,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注入強勁動能。完善對哈鐵路口岸雙邊基礎設施建設,科學規劃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國境站的存貨能力,提升總體貨運吞吐量;大力發展以鐵路為主干的國際多式聯運業務,著力打造便捷高效的聯運新通道。
(本報記者姜潔整理)
范小云委員——
數字化賦能大宗商品配置
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范小云委員表示,為確保相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亟待建立長效機制,通過數字化賦能,建設大宗商品要素數字化配置平臺,要從建設規劃、運行機制和保障措施三方面著力,實現對大宗商品的價格引導和高效配置。在平臺建設上,最終形成全品類、全國統一的交易平臺;在運行機制上,平臺應以第三方交易為目標,成為企業原材料供需的大宗商品交易公共平臺。
(本報記者武少民整理)
李民吉委員——
提供普惠性高質量金融服務
“今后我國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方向,將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理財需求為出發點,以普惠性高質量金融服務促進共同富裕。”華夏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民吉委員表示,要堅持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的要求,維護國家金融體系穩定。相關部門應強化頂層設計,加快完善財富管理領域立法及監管體系。在服務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同時,著力服務實體經濟,形成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的良性循環。
(本報記者歐陽潔整理)
王杜娟代表——
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壯大技術工人隊伍,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既是當前之需,也是長遠之計。”中國中鐵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王杜娟代表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制度供給和資金投入力度,完善和落實技術工人培養、使用、評價、考核機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勵政策。同時,技能人才自身也應秉持“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專注、“干一行鉆一行”的精益求精,努力在平凡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
(本報記者李心萍、劉溫馨整理)
俞培根委員——
構建綠色低碳產業結構
“綠色低碳是能源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俞培根委員建議,能源企業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掌握全球領先的高端裝備研制技術為目標,以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為戰略導向,加快能源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的研發攻關,加快構筑支撐能源轉型變革的先發優勢;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有計劃、分階段地向行業用戶提供高質量的高端裝備及系統解決方案,助力能源轉型跑出“綠色加速度”。
(本報記者李曉晴、王明峰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12日 1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