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 |
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朱虹攝 |
人民網成都2月8日電 (朱虹)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加快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現代農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四川省委、省政府專門印發了《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2月8日,在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上,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徐芝文介紹了《行動方案》的主要內容,內容概括為三個階段建設目標、“1531”建設布局、十個方面重點任務。
三個階段建設目標
《行動方案》對標中央關于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部署,分3個階段提出了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建設目標:第一階段,到2025年“天府糧倉”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第二階段,到2030年“天府糧倉”建設目標基本實現,明確提出糧食產量提高到3750萬噸以上、“菜籃子”產品生產基本實現現代化、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永久基本農田基本建成高標準農田等定量定性目標;第三階段,到2035年基本實現糧食安全和食物供給保障能力強、農業基礎強、科技裝備強、經營服務強、抗風險能力強、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強的農業現代化強省目標。
“1531”建設布局
《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要按照“一帶、五區、三十集群、千個園區”布局整體推進。
“一帶”,即:以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為引領,輻射帶動全省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五區”,即:根據氣候、地形、發展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分區域明確成都平原、盆地丘陵、盆周山區、攀西地區、川西高原的重點產業和主攻方向。成都平原“天府糧倉”核心區,主要發展稻麥、稻油、稻菜輪作和稻魚綜合種養等,逐步實現平原地區以糧為主。盆地丘陵以糧為主集中發展區,重點推廣水旱輪作高效種植、旱地糧經復合、糧經作物生態立體種養等模式,逐步實現淺丘地區以糧油生產為主。盆周山區糧經飼統籌發展區,主要發展特色糧食和種養循環,實現糧經飼統籌協調發展。攀西特色高效農業優勢區,主要是發揮獨特的光溫資源和氣候優勢,發展高檔優質稻、高原馬鈴薯等優勢特色產業,打造“天府第二糧倉”。川西北高原農牧循環生態農業發展區,主要是穩定青稞面積,發展高原綠色蔬菜和特色養殖,推動農牧循環發展。
“三十集群”,即:圍繞優勢特色產業,按照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的思路,集中打造30個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
“千個園區”,即:按照以糧為主、糧經飼統籌、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思路,分級分類建設1000個具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國家和省級、市級現代農業園區。
十個方面重點任務
《行動方案》聚焦補短板、強弱項,提出了十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一是守牢建好天府良田。耕地保護方面,提出嚴格落實“三區三線”管控規則、引導各類建設用地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等舉措;高標準農田建設方面,提出統籌提高丘陵山地高原補助標準、統籌整合涉農資金等政策;水利建設方面,在部署推進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提出啟動實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實施農村機電提灌站建設等舉措。
二是推進糧食生產提質增效。明確要求各地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只增不減,提出實施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優質專用糧食基地建設、農業種植園用地優化改造等工程。
三是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圍繞解決四川省種業發展突出問題,重點就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提升育種創新能力、強化供種保障能力、培育壯大種業企業作出部署安排。
四是強化農業科技引領。聚焦四川省農業科技創新短板,提出建設農業科技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健全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強化人才智力支撐。
五是加快農業裝備現代化。針對四川省丘陵地區農機化水平低的實際,提出實施農機裝備研發補短板、“五良”融合產業宜機化改造、農業機械化先行縣先導區建設等工程。
六是加快農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發展。在部署深入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同時,進一步提出要大力發展產業強鎮、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集群。
七是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深入落實大食物觀,提出實施果蔬生產設施提升工程、推進畜禽養殖現代化、穩步發展設施漁業、大力發展飼草(料)產業、科學建設“森林糧庫”,推動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八是發展現代食品產業。重點就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打造“天府糧倉”農業品牌等方面作出部署安排。
九是提高農業經營服務組織化程度。提出家庭農場培育、農民合作社聯農帶農能力提升、農業生產“大托管”等重點工程。
十是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圍繞提高種糧收益、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包括:逐步提高種糧大戶補貼標準,到2025年,將成都平原區省級補助標準提高到100元/畝以上、丘陵山地高原區提高到每畝150元以上;將中央和省級財政對糧食生產機具購置補貼比例提高到40%;新評定的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中糧油園區數量占比原則上不低于40%,等等。
《行動方案》還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農村金融服務、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強化考評激勵等保障措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