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非遺展演:將涼山之美呈現給世界
人民網西昌11月6日電 (朱虹、王洪江)八百里涼山,人文薈萃。在歡慶涼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際,中共涼山州委、涼山州人民政府舉辦了以“家園遺珍·時代新風”為主題的非遺展演活動,將涼山之美呈現給世界。
作為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彝族原生態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涼山州非遺資源豐富、民族特色鮮明,擁有20項國家級、114項省級和341項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這些數量眾多、獨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遺產共同構成涼山獨具魅力、世所罕見、蔚為壯觀的文化寶庫,不僅是彝族兒女的美好精神家園呈現給世界的禮物,更是涼山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力。
涼山非遺展現場。涼山州委宣傳部供圖
參加此次展演的有“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彝族服飾”“彝族銀飾制作技藝”“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綠釉陶瓷品制作技藝”“布依族服飾”“摩梭人服飾”“會理金沙彩石硯制作技藝”“嶲窯制陶技藝”“傳統茶具制作技藝(藏式木制、竹制、燒制茶具制作)”等非遺代表性項目,各級代表性傳承人攜作品在這里各展其藝。展演活動分為非遺作品靜態展覽和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動態展示技藝。一路走來,以黑、紅、黃三色為主的彝族漆器、精美的彝繡產品和手工藝品、色彩艷麗的摩梭服飾、形態各異的綠陶藝術品、古樸大方的傳統茶具,讓人目不暇接。
世世代代生活在大涼山的手藝人,傳承著祖輩們的技藝,用靈巧的雙手,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藝品。在展演現場,不僅有涼山州非遺作品中難得一見的精品,還能欣賞到非遺傳承人的現場制作展演,讓游客體驗到口耳相傳、心手相授的民間藝術。
涼山非遺展現場。涼山州委宣傳部供圖
跨入鄉村振興階段,涼山州不斷加強非遺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把旅游業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重要載體,全面推進非遺保護工作,既賦予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蓬勃的生機活力,又推動了涼山非遺特色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讓涼山非遺活起來、走出去,促進共同富裕。
隨著一件件涼山非遺手工藝品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不僅讓世界認識了涼山,也讓涼山走向了世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