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引導慈善等社會力量參與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指導意見》政策解讀
一、起草背景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意見》(國辦發〔2021〕42號)《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川辦規〔2022〕6號)和市委市政府重要批示精神。提出“強化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綜合性保障措施”“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助保障,不斷壯大慈善救助,鼓勵醫療互助和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等要求。在此背景下,成都市醫療保障局起草了《關于引導慈善等社會力量參與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二、形成過程
為進一步完善我市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充分發揮慈善組織等其他社會力量參與醫療保障體系中的積極作用,實現慈善救助與政府救助的有效銜接,減輕城鄉困難居民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負擔,更好地服務和保障民生。近年來,成都市醫療保障局在充分調研,征求市級各相關部門、區(市)縣等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意見的情況下,結合我市現行多層次醫療保障政策,擬在全國率先建立引導慈善等社會力量參與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醫療救助新機制。建立健全以慈善組織、紅十字會、公益性商業健康保險等其他社會力量參與成都市多層次醫療救助體系,不斷增加醫療救助對象類別范圍、醫療救助資金保障范圍、醫療救助方式范圍。該項制度的建立,豐富了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內涵,進一步織牢編密了醫療救助制度兜底安全網。
三、主要內容
《意見》共分為5個方面,一是明確指導思想的重大內涵、政策依據及制度建立的重要意義;二是創新建立:“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堅持公開透明、規范管理”“堅持精準救助、量力而行”的三大基本原則;三是明確救助對象范圍,分為重點救助對象和其他救助對象,分層分類做好救助保障;四是建立主動發現機制、統籌協調機制、信息共享機制、救助聯動機制等6大類運行機制;五是強化市級相關部門對各區(市)縣相關部門、醫療機構、社會組織等部門(單位)的組織領導和政策指導。明確職責分工,分層分類做好救助保障。同時,加強政策宣傳,吸引更多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積極參與慈善醫療救助捐贈。
四、創新亮點
(一)從事后救助轉向提前預防
有效整合成都市多層次醫療救助信息經辦系統和醫院院內大病救助站、醫務社工站、醫院醫護轉介等平臺,開展多層次醫療救助政策宣傳,多渠道發現困難大病患者,并實時推送重病患者信息,及時納入醫療救助對象保障范圍。
(二)從被動救助轉向主動作為
進一步優化救助流程,通過主動發現機制、信息定期交換機制,精準提供救助服務,進行主動化解。
(三)從結果救助轉向過程控制
科學合理救助,針對兩類人員,明確診療路徑、規范轉診及合理使用醫保藥品、診療項目、醫療設施三個目錄,降低個人就醫成本。
(四)從政府救助為主的單一模式轉向多元救助參與的多層級模式
形成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為主體,大病互助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個人大病救助、慈善捐贈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
解讀機構:成都市醫療保障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