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四川開放發展的高質量經濟載體
——訪四川省港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賀曉春
凝心聚力擔使命,踔厲奮發譜新篇。人民網四川頻道將推出“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系列報道,將鏡頭、筆端對準一線企業,全方位展示它們如何用更生動的實踐、更有效的載體回答“敢擔當”“能擔當”的歷史使命。今日推出《四川省港投集團:努力打造四川開放發展的高質量經濟載體》一文,敬請關注。
四川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四川省港投集團供圖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近日,人民網四川頻道走進四川省港投集團,采訪四川省港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賀曉春,請他談談企業在高質量發展中的舉措與成效。
問: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四川省港投集團在高質量發展方面遇到過哪些挑戰?如何應對?取得了怎樣的成績?
答:對港投集團而言,推動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肩負起省委、省政府賦予的“服務四川對外開放和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建設”的職責使命,加快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持續競爭優勢的一流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著力建成立足四川、面向全球的國有現代綜合物流貿易龍頭企業。
在疫情沖擊下,全球性供應鏈緊張、總需求不足、供給短缺等狀況短期內難以緩解,國內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給集團發展帶來巨大挑戰。我們將保持定力、堅定信心,充分發揮在物流貿易、產業投資、資本運作、項目開發等領域積累的資源優勢,克服疫情影響,有力開拓市場,加強風險防控,不斷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一是緊緊圍繞職責使命,加快打造服務四川開放發展的高能級載體。堅持“物流+科技+供應鏈金融+貿易”發展模式,統籌推進物流樞紐布局、運輸能力提升、數智平臺搭建、海外資源鏈接、金融渠道構建等重點工作,快速提升境外主體投資、貨物貿易流通、產業融合發展、國際金融服務等國際供應鏈服務能力,集團服務四川省開放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正加快呈現。
二是加強重點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和航電生產經營,不斷鞏固四川水運主力軍地位。加快推進重點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四川水運突破年”行動,積極參與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主動融入電力市場化改革進程,多措并舉全力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電力生產經營取得新突破。
三是持續優化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推動形成相互支撐、協同賦能的產業架構。持續推動優質特色農業發展,南充中法農業科技園、閬中水城、青白江云溪漫谷等一批優質項目正加快推進。鞏固完善“港-工-貿”產業鏈條,落地川桂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園、欽州生物質能源生產基地、北海向海經濟智能產業港、川南臨港循環物流產業園等項目。持續強化投融資功能,加快推進陸海新通道物流產業基金、數字經濟基金等基金組建,維持AAA主體信用評級。
四是加強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不斷增強發展動力活力。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抓好班子隊伍建設、基層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規范董事會建設、重點虧損企業治理、“兩資兩非”處置、三項制度改革等重點改革任務提前完成,切實提升了現代企業治理水平。2022年1月至8月,四川省港投集團累計貢獻稅收5.845億元、同比增長139%,實現利潤總額突破9000萬元、同比增長1.57倍,營業收入224.94億元、同比增長2.8倍。截至2022年8月底,四川省港投集團資產總額近600億元、同比增長37.9%,較集團組建之初增長56.3%。躋身全國5A級物流企業,蟬聯中國物流企業50強。
忙碌的瀘州港。四川省港投集團供圖
問:港投集團如何主動克服疫情影響融入大格局、迎來大發展?
答:港投集團搶抓“一帶一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堅定踐行“物流+科技+金融+貿易”全渠道國際物貿生態鏈發展模式,全力構建“物貿港”“產業港”“樞紐港”“數智港”“金融港”,努力為四川加快建設內陸開放戰略高地作出港投貢獻。
一是初步構建形成“立足川渝、輻射全國、連通歐亞”的物流樞紐網絡。
南向,沿西部陸海新通道,綜合冷鏈物流基地落戶欽州港,川桂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園項目招商中心竣工啟用,海南雙創基地項目正式落地,努力打造四川連接東南亞、南亞的“橋頭堡”。
東向,圍繞長江黃金水道,積極參與萬州新田港二期建設;參與萬州、達州等地物流產業園區投資建設運營,加快推進川貨出川出海的東向戰略布局。
西向北向,圍繞中歐班列,在新疆阿拉山口等口岸布局物流節點,深度推動在德國杜伊斯堡、荷蘭芬洛等重要節點城市自營或合作運營海外倉,為川貨進入歐洲市場搭建了國際物流通道。
省內,圍繞全省交通物流樞紐規劃建設13個陸港,全力推動“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跨境道路運輸中心規劃建設并納入全省重點項目,加快推進青白江冷鏈集散倉等5個產地供應鏈示范基地建設,布局建設全省現代冷鏈物流網絡。
二是大幅提升鐵公水空多式聯運綜合運輸能力。
水運,穩定運行直達重慶、欽州、日韓等地的江海、鐵海聯運航線46條,開通南充、廣安至重慶的集裝箱班輪,助力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上半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07.71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3.22萬標箱。
鐵路,持續加大國際班列物流集散力度,2021年完成鐵路物流集散量約3.5萬標箱,中歐、南向、沿江班列物流集散量分別居全省前五、前三、第一。
公路,推動國際道路運輸聯盟(IRU)入川并成為中國西南地區唯一代表單位,成立四川國際公路運輸平臺公司,開創性啟動四川首單TIR國際物貿跨境道路運輸,常態化運行四川至東南亞的跨境公路運輸線路。完成公路冷鏈物流企業整合,打造全省最大的道路運輸定制客運出行平臺,公路干線、危化品、大件運輸自有運力穩居全省頭部方陣。
航空,強化與南航、川航等戰略合作,開展成都至阿拉木圖的全貨機包機業務,推動開通成都至吉隆坡等跨境電商包機航線,支持轉運至東南亞各樞紐城市。
三是不斷發揮全球物貿服務平臺集聚效應。完善全球物貿服務平臺功能,跨境供應鏈平臺等5個子平臺投入運行,集聚10萬余家物流服務商,取得120余項知識產權、國際認證。2021年實現國際物流發運單數約5萬單,開通9610、9710、9810報關新模式,進出口綜合物貿服務量近20億元。
四是服務四川國際貿易的國際物流供應鏈不斷暢通。
以服務促外貿,高質量運營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產業發展聯盟,為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80多個國家駐華使領館和國際機構、企業提供80余項跨國物貿專業服務。
以物流促貿易,服務帶動“兩個市場”產業資源流動,深度參與國際供應鏈產業鏈,聚力高科技產品、先進技術裝備和緊缺原材料“引進來”,四川特色農產品等“走出去”,年外貿產值預計超100億元。
南充中法農業科技園助力鄉村振興。四川省港投集團供圖
問:《四川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深化四向拓展,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目標,港投集團下一步將聚焦哪些重點抓落實?
答:一是加快岷江高等級航道建設,提升東向水運能級。加快推進投資總額143.5億元的岷江老木孔航電樞紐工程實質性開工;加快籌備投資總額約108.39億元的岷江東風巖航電樞紐工程準備工作;積極與樂山市政府合作,簽訂580億元岷江流域綜合開發項目合作協議,推動沿江優質資源加速整合,將長江黃金水道上溯至樂山。
二是持續提升現代物流樞紐網絡服務力,支撐構建全域開放格局。加快搭建物流骨干網絡,聯結100個水、陸、空港,構建“立足四川、內聯中東西、外暢歐亞非”的物流網絡體系。推進東南亞、歐洲等地物流貿易服務節點建設,強化海外倉關務、倉儲、中轉和保稅倉服務等綜合物流貿易服務能力。提升中歐班列、南向班列、沿江班列物流集散量,提高公路運輸物流市場的集中度、可控度,壯大航空貨運服務,強化“鐵公水空”多式聯運綜合運輸服務能力建設。
三是持續擴大全球綜合物貿平臺輻射力,打造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統籌整合水港、陸港、海外倉、口岸、通道等硬件資源,加速聚合商貿、交易、平臺等行業要素,提供兼具物流、貿易、供應鏈金融及相關服務功能的全球綜合物貿服務平臺。全力打造數字場景化、數字經濟化,做大做強物流貿易、金融服務、科技信息服務等業務規模;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產業聯盟帶動作用,高水平打造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集群式平臺化物流產業生態圈。
四是持續加強沿線國家經貿往來及產能合作,強化對“一帶一路”的支撐。借助“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濟發展機遇和地區多邊貿易機制,大力拓展境外市場,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加快推動與老撾簽署300億元礦產采運貿一體協議項目落地。加強與國內商品交易中心戰略合作,對接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交易所,建立健全全球市場信息收集與行情分析體系。推進“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跨境道路運輸中心等投入運營。整合自貿區成都天府新區、青白江鐵路港,以及川南臨港片區“臨空、臨鐵、臨水”功能,推動“港產園城”深度融合,實現“以港聚產、以產興城、以城促港”高質量發展。(整理:王洪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