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成都 美在文明| 解鎖成都金牛區五塊石的“文明密碼”
在成都市金牛區的五塊石街道,一臺臺新電梯裝進老小區,入戶一鍵直達;“回家的路”綠道已建成;新建中學、幼兒園各1所,方便居民子女就近上學……2022年,成都市金牛區五塊石街道正站在新起點上,全力跑好文明典范城市建設這場接力賽,著力提升城市軟實力,為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天府成都北城新中心”提供精神動力。
文明行為?匯聚成流
當文明人,辦文明事,是人的自由發展自我實現需要,而當每個人的文明行為匯聚成流,一座城市的文明水準才能得以提升。2022年以來,不少暖心的新聞報道聚焦五塊石:從父親離世堅持防疫的楊明甫,到捐贈蔬菜逾3噸的“何孃孃社區生鮮”、免費為低保人群提供餐食的“社區食堂”,從自愿值守院落的居民馮泗濤、何秀清、阮柯,到幾度堅持參與抗疫的退役軍人江明軍、柏建強,他們無不彰顯著文明美德。包容溫暖、文明理性,正是五塊石助力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的重要著力點。
4月19日,一輛大卡車運送著總價值3萬元、重達3噸的蔬菜物資來到五塊石。嫩綠色的雞心白、鮮綠的大白菜、翠綠的青筍……五福社區的居家隔離人員、醫護人員、一線抗疫志愿者、社區網格員收到了這份“愛心物資蔬菜包”。這些平日生活里簡單常見的蔬菜,為抗疫時期生活不便的居民們提供了飲食的便捷與餐桌上的新鮮。
面對賽云臺社區老齡化、高齡化加劇的現實問題,五塊石街道根據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推出了助餐服務:“賽云臺社區食堂”是五塊石街道力推的一項惠民工程,面向社區居民及周邊市場經營戶,與成都七點餐飲有限公司合作進行市場化運作,社區減免租金,吸納社區內居民就業,為社區居民就近提供優質、價廉、衛生、便利的餐飲服務。在“食堂”運行階段,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周邊市場經營戶的就餐問題,有效避免了商鋪使用大功率電器而引發的消防安全隱患。相比一般快餐店的同類餐品,社區食堂的定價要低于同行業快餐店10%-15%。在社區與企業的不斷探索中,已初步形成了“公益+服務”的企業運作、政府支持、服務老人、輻射社區的社區食堂模式。
成都七點餐飲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到,食堂員工多為該社區50歲以上就業困難人群,食堂持續為社區70歲以上老年人及公交司機提供8折就餐服務,并免費為80歲以上老人和行動不便人群提供配送服務,據統計,目前一天服務200人次以上,其中70歲以上特殊人群占比10%,提供免費三餐服務5人,下一步公司將為低保人群提供免費餐食。
賽云臺社區食堂采用“社區支持+企業參與”的共筑共建運營模式,同時兼顧公益性與商業性,為轄區內各類居民提供實惠、便利的就餐服務同時,也幫助社區實現自我造血機制的形成和完善。性價比高、對外開放、兼具社區社交功能……種種優點讓賽云臺社區食堂滿足了相當一部分居民的用餐需求,居民在消費的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社區歸屬感。
你我文明?城市文明
助力成都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五塊石從小處著眼、從細節入手,不斷激發城市“文明基因”,以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引領城市文明新風尚,讓每一個生活在這里的人,真正成為文明城市創建的參與者、創建者、受益者。走在五塊石轄區大大小小的道路上,總能看到許多市民騎行的身影。“我家距離單位5公里左右,以前開車上下班,現在我都會騎共享單車或者步行上下班,不僅低碳節能,還能沿途欣賞美麗的風景,一路呼吸新鮮的空氣。”家住水韻岷江小區的居民張女士說。
在五塊石,生活垃圾分類不僅是一種日常,更是一種潮流。從“要我分”到“我要分”,從“一個簍”變“四個桶”……讓改變成為習慣,垃圾分類這個“關鍵小事”,如今已融入五塊石人的日常。
近年來,五塊石還結合廣大市民需求和區域實際,積極引入共享單車企業,動態調整單車投放量,最大程度滿足市民出行需求,并進一步規范市民停車習慣,加強單車精細管理,創建文明有序的生活環境。
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位,不僅是市民的“15分鐘實踐圈”,更是“美好生活的幸福圈”。截至目前,五塊石街道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3個、實踐所1個,將一場場具有本土特色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送到群眾家門口。
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還需要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培育和發揚城市精神。五塊石街道積極挖掘轄區茶文化、漢文化、漂木文化、郵政文化,不斷加強文化陣地建設,鼓勵支持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和發展,傾心創造一批群眾性文化活動品牌,創作一批反映時代進步、弘揚文明新風的文藝精品,為社會發展注入正能量,讓轄區群眾充分享受文化成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