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成都首個BOT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
電子十所37號樓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休閑區域。成都市住建局供圖
進入大廳,前臺工作人員熱情打招呼。再往前走,一個約50平方米的休閑區域內布置了沙發,還放置了一臺公用微波爐。一條過道兩側分布了多個房間,每個房間45平方米,有洗手間、一體化客餐廳、小陽臺……
7月11日,記者走進成都金牛區與成都城投集團共同打造的電子十所37號樓保障性租賃住房,這是成都市探索利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通常直譯為“建設-經營-移交”)模式建設并投用的第一個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該項目位于成都市金牛區一品天下大街300號,項目累計面積1.36萬平方米,去年啟動實施,今年投用。“整個項目累計擁有194間房間,目前實現了160戶入住。”成都城投集團相關工作人員說。
交通便利 全流程突出環保理念
交通區位是該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一大優勢。區域內不僅有多條公交路線,還緊鄰成都地鐵7號線。項目附近還有大型商圈,可滿足住戶的消費休閑娛樂體驗。
來到電子十所37號樓大廳,再上4樓,記者便來到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居住區。根據項目設計方案,4層到18層為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
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項目采用BOT模式建設,即電子十所將閑置辦公樓出租給成都城投集團,由其負責投資改建、運營管理。成都城投集團按“保本微利”原則確定租金,電子十所將其繳納的該閑置樓房租金補貼給入住員工,用于抵扣租金,租金不足部分由入住員工補足。
去年4月,項目取得施工相關手續,30余名施工人員進場施工。施工過程中,項目方堅持綠色低碳理念。“全部采用E0級環保材料,希望為入住者提供綠色安全的居住體驗。”成都城投集團相關工作人員透露,他們還對每個房間的窗戶進行了三層玻璃隔音處理。
氛圍溫馨 入住群體多為“90后”
走進房間,記者看到,房間采取客餐廳一體化布局,有洗手間、小陽臺等,并配備沙發、家電、凈水系統等。工作人員介紹,項目的每個房間面積都是45平方米。為便捷周到地服務住戶,他們還與相關企業攜手打造專業化物業服務團隊,每天提供維修、保潔、快遞接收等服務。
為了給住戶提供社交場所,每個樓層還有一個約50平方米的休閑區域。
記者發現,每個樓層,無論是走道的墻體上,還是休閑區內都有一些卡通形象風格的彩繪。成都城投集團相關工作人員說,項目裝修完畢后便引入專業化廣告設計公司進行公共區域的美觀設計,“這里的住戶以‘90后’為主。考慮到年輕人的審美,我們通過呈現卡通形象,給住戶帶來溫馨、輕松的氛圍。”(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雷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