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瀕危藥用植物的遺傳密碼 合力打造新時代“《本草綱目》”
成都中醫藥大學發布“千種本草基因組計劃”
“我們將基于世界八大藥典,收集整理千種藥用植物資源,建立千種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實體庫,完成1000個以上草藥基因組圖譜,培育和篩選1000個以上草藥優良品種……”
圖為會議現場。成都中醫藥大學供圖
7月2日上午,成都中醫藥大學“千種本草基因組計劃”發布會暨研究聯盟成立儀式在該校博物館舉行。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醫藥衛生學部主任張伯禮,四川省人大常務委員會副主任何延政,成都中醫藥大學校長余曙光出席會議并致辭,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趙軍寧向大會致賀信。來自全國60余家單位領導和專家出席發布會,線上參會人數達9000人。會議由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彭成主持。
會議發布了“千種本草基因組計劃”,由成都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劉毅宣布“千種本草基因組計劃”研究聯盟成立,主辦單位及聯合發起單位共同揭牌。據介紹,此舉為中藥現代化研究打開一扇窗,將引領中藥研究走向生命科學研究最前沿,吸引了來自全國67家科研院所的103個專家團隊參與。
張伯禮院士祝賀研究聯盟成立以及發布會的正式召開,指出開展本草基因研究是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基礎性工程,加強種質種源研究和保護具有戰略意義。他對實施該計劃提出點建議:一是“名正言順”開展本草基因研究工作,盡快向世界衛生組織等相關機構做好登記;二是加強頂層設計,建立技術規范,按輕重緩急有序推進;第三是開展隊伍培訓,在吸納更廣泛力量加入的同時做好研究條件一致性評估;四是堅持邊研究邊轉化,根據獲取遺傳基因信息重新劃分道地藥材分布,加強瀕危藥材的輔助培育;五是申請國家申請重大專項計劃,推動該計劃納入國家的研究規劃和項目體系。張伯禮強調,中醫人要增強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科技原創主動性,推動中藥走向國際。
圖為會議現場。成都中醫藥大學供圖
何延政致辭說:“‘千種本草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匯聚國內外高水平的研究團隊,推動前沿生命科學技術在藥用植物和中藥領域的應用,實現中藥學研究的較快發展。四川省是全國主要的中藥材產地,中醫自古就有‘無川藥不成方’的說法,聯盟成立必將進一步提升四川省中藥領域科研實力和中醫藥產業的發展。”
趙軍寧在賀詞中表示,希望“千種本草基因組計劃”技術團隊守正篤實,久久為功,不斷產生的新技術、新方法、新標準、新成果,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為我國中藥監管能力提升做出更大的貢獻。
余曙光致辭表示,成都中醫藥大學作為全國首個中藥學國家級重點學科和“雙一流”中藥學學科建設高校,始終致力于中藥資源和中藥現代化的研究與探索,建成了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中藥種質資源庫。學校成立了本草基因組學研究院,由陳士林院士團隊牽頭的“千種本草基因組計劃”匯聚智慧、共結聯盟,將助推藥用植物和中藥領域與前沿生命科學技術深入融合,實現醫藥研究領域的跨越式融通與發展,為“健康中國”戰略實施作出新的貢獻。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成都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陳士林闡釋了“千種本草基因組計劃”的背景、意義及內容、目標。他介紹,本草基因組的實施,是中醫藥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本草基因組學在獲取基因組和基因遺傳信息的基礎上,將通過對基因功能的研究和開發,解決中藥研究中面臨的一系列難題。其中包括建立用于次生代謝產物生物合成及其調控研究的藥用模式生物體系,通過合成生物學生產重要的天然藥物或新藥原料,利用基因組輔助育種培育中草藥優良品種,開發用于鑒別中藥材混偽品的分子標記,揭示藥材道地性的生物學本質,建立本草數據庫保護珍貴的藥用植物基因資源,以及研究人類基因組遺傳多態性和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對中藥體內代謝和藥效影響等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2010年,陳士林研究團隊提出“本草基因組計劃”,針對具有重大經濟價值和典型次生代謝途徑的藥用植物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和后基因組學研究,取得了包含人參、靈芝、黃花蒿、紫蘇、菊花、黃連、丹參、卷柏、紅豆杉等一批高質量藥用植物基因組序列,并針對不同基因組的復雜程度制定從頭組裝作業策略,能夠快速、高效完成批量基因組測序和數據處理工作。
根據計劃,該團隊將完成千種藥用植物基因組組裝,構建國際藥用植物基因組研究大科學聯盟,建立中國在國際藥用植物基因組領域的引領地位;建立藥用植物模式研究體系,推動對藥用植物有效成分合成、調控和運輸的研究;建立千種藥用植物基因組數據庫,推動藥用植物基因安全列為國家戰略安全;構建千種藥用植物活體資源圃和種子庫;推動高品質草藥新品種選育和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
聯盟成立儀式后,來自國內外中醫藥學、基因組學、藥用動植物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中醫藥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如何利用中藥基因資源推動中醫藥事業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等展開討論。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曉亞,華大基因集團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中南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宏灝,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耶魯大學講座教授、中藥全球化聯盟CGCM主席鄭永齊,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歐洲科學院院士呂愛平,國家科技部社會發展司原司長王曉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原司長、上海中醫藥大學戰略研究院院長蘇鋼強作精彩發言,稱贊“千種本草基因組計劃”的實施是中醫藥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應該納入更高層次研究,做好中長期研究規劃,一定要加強中草藥基因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推動中藥現代化研究跨躍式發展,通過基因組學深入研究本草關鍵性問題,合力打造一部新時代的“《本草綱目》”。
出席會議的還有人民日報社四川分社社長林治波,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楊正春,彭州市委副書記、代理市長蔣明,云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楊生超,江西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楊明,重慶市中藥研究院院長王勇德,首席研究員楊大堅,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黎勝紅等領導和專家。
下午,成都中醫藥大學還舉行了“千種本草基因組計劃”研究聯盟學術論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