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龍泉驛區探索黨建引領“空氣型”政務服務新路徑
“沒想到從填表到網上申報,前后就花了六七分鐘。”順利辦理貨物運輸證年審的劉先生稱贊道:“我不會使用電腦,這里的工作人員就幫忙網上操作,服務態度好,流程清晰又快捷。”這是成都市龍泉驛區市民服務中心為辦證群眾提供“事前輔導”的一幕,也是該區推行“空氣型”政務服務的縮影。
近年來,成都市龍泉驛區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為突破口,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著力建強服務隊伍、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水平,以“企業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受不受益”為標準來檢驗政務服務質量。
“政務先鋒”在身邊
政務大廳是服務群眾的“第一窗口”。龍泉驛區政務大廳企業開辦窗口“黨員先鋒示范崗”的鄒飛說:“一個窗口就是一面旗幟,對待群眾要就像對待家人一樣,讓他們感受到優質高效的服務。”去年以來,龍泉驛區在各窗口單位創建“黨員先鋒示范崗”300余個,通過黨員“亮責任、樹形象、轉作風”,示范帶動窗口服務提質增效。同時,在政務大廳設立“辦不成事”受理窗口、事前輔導專區,由幫辦代辦人員提供咨詢、復印、網上申報、線下辦理等服務,最大限度減少群眾的跑動次數。
群眾需求在哪里,“政務先鋒”就去哪里。龍泉驛區變“群眾上門找”到“主動找上門”,建立一支流動的黨員志愿服務隊,他們深入企業、社區“送政策、獻溫暖、解困惑”,切實當好群眾身邊的貼心人。“有這些穿紅馬甲的志愿者為我們服務,我們心里踏實得很!”群眾紛紛這樣感慨。
“家門口”的便民服務
延伸服務觸角,打通“神經末梢”。為滿足群眾家門口辦事需求,龍泉驛區將社會保障、殘疾補貼、民政救助等170項高頻辦理事項下沉下放到街鎮,70余項延伸至社區,實現“就近辦”。“以前我辦社保年審,還要坐地鐵、轉動車回老家社保局窗口,耽擱時間又浪費錢,現在在社區里就能辦好了,真是太方便了,政府為我們老百姓辦了好事、實事!”在龍泉街道合龍社區辦理社保年審的石奶奶笑道。
今年1月,龍泉驛區東安街道、西河街道、十陵街道、龍泉街道、大面街道獲評首批省級“示范便民服務中心”,試點先行、以點帶面,龍泉驛區便民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成效日趨凸顯。“為打通便民半徑‘最后一公里’,我們正大力推進鄉鎮級片區便民服務設施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推動‘區中心+片區中心+鎮街中心+村(社區)站’點位全覆蓋。”龍泉驛區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管理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提升便民服務體系建設,適時調整完善街鎮、社區辦事清單,同步更新線上線下基層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實現同一事項線上線下數據同源、辦理同頻、服務一致。
“線上線下”雙向聯動
信息多跑路、企業少跑腿。為解決企業對于政策“找不到、看不懂、兌現難、不便捷、不專業”5大難點堵點,龍泉驛區行政審批局搭建了集政策查詢、解讀、申報、兌現、投資對接等服務為一體的政企互動交流平臺,目前該平臺已收集區級政策文件77份,梳理包含防疫補貼、租金減免、開辦獎勵等兌現事項109項。“打開‘龍泉服務’微信公眾號,點擊企業服務-政企互動交流平臺-我要政策........”龍泉驛區行政審批局電子政務科負責人詳細講解該平臺操作程序,一站式線上服務讓惠企政策“找得到、看得懂、能落實”。
線上信息集約可視,線下服務精準便捷。“原來需要去住建、不動產中心、稅務分別辦理的事項,現在一個窗口就辦到了,辦理結果沒幾天就免費快遞到家了,真是意想不到的驚喜。”辦理二手交易過戶的市民陳先生發出這樣的感嘆。據悉,龍泉驛區按照國務院“三化”建設要求,已將1428項審批及服務事項全部納入“綜合一窗”辦理,梳理實施“一事一次辦”主題50個,同時依托省、市平臺推行全程網辦、跨域通辦事項,今年以來,已辦理全程網辦500余件,跨域通辦200余件。
精簡高效、規范便捷的政務服務,是營商環境優化的有力印證。成都市龍泉驛區正搶抓戰略機遇,以落實營商環境4.0版政策為契機,進一步創新服務模式,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切實做好“無事不擾、觸手可及”的“空氣型”政務服務。(胡玲 李桂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