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為教育 畢生奉獻建祖國
——記“中國好人”張文彬
30萬元,對于一位普通的老人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在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有這樣一位老人,他不僅將多年積蓄下的30萬元悉數捐贈,還立下遺囑:凡是屬于他的財物、房產等,全部用作教育基金。他就是張文彬,一位已過耄耋之年的老人。多年來,他用實際行動為山區困難學子點亮了一盞明燈。2021年12月,他入選了“中國好人榜”。
張文彬曾獲得“四川好人”稱號。雅安市文明辦供圖
張文彬老人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南充市,但他卻將一生大部分光陰用于建設偏遠的“第二故鄉”——雅安市寶興縣,先后供職于寶興縣公安局、寶興縣糧食局、寶興縣隴東鄉自新大隊民校、寶興縣中學、寶興縣教育局等單位。
張文彬和“第二故鄉”寶興縣的故事,還得從1949年說起。當年12月,成都解放,幾名解放軍戰士暫時借住在他家。“大概過了一個多月,他們接到命令進駐雅安。我特別想入黨,就請求加入,但部隊有紀律,不能隨便帶走人。于是他們前腳走,我后腳就收拾好行李,悄悄地自己去了雅安。”張文彬回憶,他隨部隊先后在蘆山、天全、雅安(雨城)等地負責征糧工作。1950年5月,張文彬隨部隊進駐寶興。1956年6月1日,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8年至1963年,張文彬在當時的隴東鄉自新大隊民校教書,從此與教育事業結緣;1978年至1980年,他在寶興縣中學教務室工作了2年;從1980年開始,他在寶興縣教育局人事股工作,直至1990年退休。如今,張文彬仍然在為當地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退休之初,張文彬的退休工資為200元。此后隨著退休工資的逐年增長,心系教育事業的他,也將更多工資用于幫困助學,不曾間斷。
2009年,張文彬偶然間從一份報紙上得知一位孤寡老人含辛茹苦將一名棄嬰養大并供其考上了大學,卻無力承擔大學學費。根據報紙上所留的聯系方式,他聯系上了這名學生,每年給予她2400元的捐助,直至她大學畢業。“2013年7月,孩子畢業后還專門到寶興來看我,我當時獎勵了她1000元,讓她繼續努力學習,回報社會!”張文彬說。
張文彬在福利院。雅安市文明辦供圖
2015年7月,85歲的張文彬主動找到寶興縣教育局的相關負責人立下遺囑,將他的所有財產,包括存款、房產、撫恤金(用后余下的)等,全部用作寶興教育基金。他說:“這是我為解放寶興和建設寶興奉獻自己一生的心愿!”
2020年末,張文彬將畢生積蓄30萬元悉數捐給寶興縣教育局。按老人的意愿,包括這筆30萬元積蓄在內的所有財產,將在老人百年之后交由雅安市教育基金會管理,定向用于資助寶興縣山區困難學生。
這些年來,張文彬還特別關注孤寡老人的生活問題。得知寶興縣隴東鎮趕羊溝的一名老人做了手術經濟困難,他立刻寄去1萬元;了解到寶興縣穆坪鎮雪山村的孤寡老人高國貴生活困難,他前前后后對其提供了1萬余元的資助……還有許多筆大大小小的資助,張文彬老人早已記不清了。
張文彬老人一生未婚,無兒無女。考慮到老人年紀漸長,寶興縣教育局把他送到雅安市社會福利院頤養天年。“他不抽煙、不喝酒,生活簡樸,從不亂花一分錢!”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對老人的印象很深。
張文彬在遺囑中寫到:“當我生命盡頭時,請組織悄悄地將我火化,并將我的骨灰灑在寶興縣文獻山就行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