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 小年里做年貨,虎年里更好過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買年貨的人逐漸增多。在四川省中江縣永興鎮七郎村,因為市場上對春節文化產品的需求比以前更大,一家喜慶產品公司的工人們還在加緊生產。
激光刻字機“熱情四射”,賞心悅目地生產出一條條帶著喜慶含義的內容。“大吉大利”“天天都開心”“金虎賀歲人財旺,富貴平安福滿堂”“福到財到吉祥到,家和人和萬事和”……氛圍喜慶祥和。
車間里擺放的喜慶產品。人民網 劉海天攝
“不敢開電商,產能有限,怕開了電商供貨跟不上。”蘭禮品是這家公司的負責人,他說自己這名字天生適合做這一行。1993年,他從村里到成都荷花池批發市場做生意,干的就是喜慶禮品這一行。二十幾年風風雨雨,他取得了成功,卻更想念家鄉。2018年開始,他在當地政府的吸引下嘗試回鄉創業,創辦了這家公司。
村民們在這里可以靈活就業,一邊掙錢一邊還能照顧家里。村民蘭禮發有七十來歲了,他和妻子一起照顧著臥病在床的九十幾歲的老父親,同時還要照顧兩個正在讀書的十幾歲的孫女。夫妻倆不但能扶老攜幼地生活,每個月還有一筆不錯的收入。建在村里的企業,方便了村民們一邊生活一邊做工。工作勞動難度不大,認字就可以做,計件取酬的方式讓他們可以自己把握工作量。
工人在車間生產虎年春節喜慶產品。人民網 劉海天攝
進貨、賣貨,多年的零售經歷讓蘭禮品想著自己來生產。剛好前幾年趕上浙江那邊產業轉移,妹妹贈送了一臺刻字機,他就干起來了。永興鎮所在片區,恰好是政府規劃的文化產業園區。現在,廠里最多時同時用工達到30人,解決了眾多村民的就業問題。
中江緊靠成都,有天然的產業優勢和市場需求。隨著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域內的經濟活力不斷提升,中江縣緊抓時代機遇和戰略機會,布局發展文化產業園區,為未來經濟發展和文化提升積蓄著強勁的動力。
產業創新驅動,文化創意無限。人民網 劉海天攝
永興鎮靠近金堂縣,兩縣交界的這個片區,本來就有發展文化產業的悠久傳統,燈籠、旗幟、春聯等喜慶用品早已是遠近聞名。下一步,當地政府準備帶領相關產業進行創新驅動,從加工原料和文化創意上追求本地化,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創建出中江喜慶文化產品的品牌。蘭禮品表示,會根據政府的產業政策,打造更高質量的企業。比如,一些單位或者私人訂制的訂單,啟發他們要在文化創意和技術進步上下功夫。
隨著人們文化自信的提升,傳統文化產品需求增加,帶動了更多的中國文化背景產業的發展。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優質農產品的需求也增加了,這給更多的鄉村帶來了振興的機會。
蔣中亮和蘭禮品一樣,企業也在七郎村,也是外出打工回鄉創業的人才。不同的是,他做的是農業產品,主要是種植、銷售青花椒和柑橘。為此,他流轉了200多畝地,帶著鄉親們發展起了農商融合。他們成立了合作社,通過電商賣花椒、水果。
七郎村的柑橘果園。人民網 劉海天攝
雖然馬上就要過年了,可是蔣中亮的心情還輕松不下來。地里的青花椒已經開始開花,還有一部分柑橘沒有采摘,這些都讓他操心。他說,要把這些柑橘在春節后投放到市場,讓消費者可以品嘗更好的年貨水果。由于寒潮的到來,他和社員們不得不忙活起來,給柑橘樹蓋上防霜的罩子。山里寒氣逼人,他臉上卻一直帶著憨厚的微笑,讓人看到了他們心里的希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