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大代表馮開銀:發展基層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人民網成都1月19日電 1月18日上午,四川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廣元市昭化區元壩鎮紫云村黨支部書記馮開銀作為省人大代表,帶去了自己的建議。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一線的省人大代表,馮開銀始終不忘初心,在空暇時間深入基層一線,仔細聆聽群眾聲音,認真履行代表職責,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000年,年富力強的馮開銀被村民一致推選為該村的黨支部書記。為了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馮開銀深入基層進行考察,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決定建設獼猴桃種植基地。
在建設之初,馮開銀選擇在擁有獼猴桃種植經驗的李明秀家進行試點。經過幾年的努力,李明秀成功實現了脫貧致富。
在馮開銀的帶領下,紫云村種植獼猴桃的家庭越來越多,獼猴桃產業也逐步成為該村支柱產業。
如今,紫云獼猴桃已經成為了廣元市第二件中國馳名商標,于2011年11月在第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獲得金獎。經過群眾不斷探索和技術逐漸完善,紫云獼猴桃獲得了中國獼猴桃行業中首個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先后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全國綠色食品A級認證……種植基地獲得出口認證,并被授予國家級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
2017年,馮開銀榮當選四川省人大代表,他著眼于區委區政府工作,致力于全區的鄉村振興。
在本次四川“兩會”上,馮開銀針對兩方面提出了建議:一是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二是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應當如何發展。
在談及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時,馮開銀表示,“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后,工作任務已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轉向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從突出到人到戶轉向推動區域發展。但從基層調研來看,還存在鄉村振興部門三定方案未出臺,農辦、農業農村、鄉村振興職能定位不清晰,新出臺銜接政策多但學習宣傳不夠等問題。”
馮開銀建議加快職能改革進度,開展基層工作人員干部輪訓,出臺鄉村振興規劃等。
在工作走訪過程中,馮開銀發現,目前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鎮村干部工作壓力大,投入集體經濟發展的精力不夠;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人才嚴重缺乏,經營模式單一、收益較低;支持集體經濟的政策措施在落地上仍存在很大差距,特別是金融貸款、項目用地上嚴重受到制約等問題。
為解決這些問題,馮開銀提出建議,“一是加大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理事會、監事會人員培訓力度;二是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項支持力度;三是出臺金融資本支持集體經濟發展操作層面的政策,四是支持有條件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對本村內分散的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自行開展整治。”
“作為省人大代表,認真履行代表職責,助力鄉村振興是我的責任。”馮開銀表示,回到昭化后會第一時間向群眾傳達“兩會”精神,宣講鄉村振興相關政策,并將決策部署在市縣(區)精準落實落地。(鄒星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