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高新區高質量發展(七)
綿陽高新區:構建兩新黨建“七化機制” 注入園區發展活力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網成都12月8日電 (王波)今日,黨建引領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峰會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高新區黨建聯盟黨建創新項目發布會在成都高新區舉行。會上,綿陽高新區等12家成渝地區國家高新區代表通過路演的方式,分享交流了黨建引領下優化整合區域資源,促進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做法,共同探討黨建與產業同頻共振之路,為成渝地區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匯智聚力。
據介紹,綿陽高新區成立于1992年11月,是全國首批批準設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四川省重點培育的2000億園區、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全國科技服務體系示范園區、全國“十佳電子商務園區”,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709.12億元,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國家級高新區排名50位、全省第2名,西部非省會城市高新區排名第1名。
近年來,綿陽高新區黨工委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推動兩新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著力構建兩新黨建“七化機制”,為園區新一輪創新發展增添了新能量、注入了新動力。園區黨建工作位于全市第一方陣前列,2020年被評為全省首批兩新黨建示范園區,在全國科技系統黨建座談會上作交流發言,并作為全省兩新黨建川北片區工作推進會調研參觀點,安和精密電子、經緯達科技、鐵騎力士、艾瀟實業等4家企業被評為全省優秀民營企業。
體系架構系統化,完善“工作格局”
綿陽高新區建立了區黨工委書記負總責,副書記具體分管,其他班子成員按照分工履行“一崗雙責”的領導體制。設立區黨群工作部,加強兩新領域黨建工作指導;成立區兩新工委,配備1名專職書記、2名副書記、4名兼職委員、2名工作人員,具體負責兩新黨建工作。
同時,該區按照條塊結合,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思路,縱向形成了“區黨工委—鎮(街道)黨(工)委—產業鏈黨組織—兩新黨組織”4級組織體系,橫向形成了“區兩新工委—行業綜合黨委—兩新黨組織”的塊狀組織架構。
此外,該區黨工委把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納入園區發展總體規劃和基層黨建總體布局,建立了兩新黨建聯席會議、定期會商、領導包點聯系、部門協同聯動、專題調研、述職評議考核等制度,健全完善區兩新工委決策規則、工作細則。
組織覆蓋全域化,提升“兩個覆蓋”
2020年,綿陽高新區組成12個工作組對轄區內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逐一摸排,完善“五個清”動態臺賬,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措施實,及時更新兩新平臺,實現全覆蓋摸底排查。
綿陽高新區優化黨組織設置,連續三年實施兩新組織建黨“雙百”攻堅行動”,在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商貿物流等成熟產業鏈和行業協會成立產業(協會)黨總支,黨建與發展同步推進。全區276家兩新組織成立黨組織120個,其中單建92個、聯建28個,組織覆蓋率達到100%,單建率達到83.3%。
綿陽高新區健全群團組織,突出群團共建共管,組織工作力量專項突破,有力推動園區非公黨建覆蓋整體提升,全區成立兩新組織工會113個、婦女之家2個、團組織13個。
黨務干部專業化,建強“三支隊伍”
綿陽高新區實施選優“紅色CEO”行動,堅持“頭雁領航”,每年組織培訓,推行黨建班子和經營管理班子交叉雙向任職,72名出資人、中高層管理人員擔任兩新黨組織書記,占比達到60%。
同時,該區發揮黨建指導員引領作用,從黨政機關、街道社區、退休人員中擇優選聘黨建指導員專職黨建指導員15名,從村(社區)干部、社區專職工作者、區級職能部門干部中選派兼職黨建指導員98名,建立黨務干部人才庫,實行資格認證、培訓考核和動態管理。
此外,綿陽高新區注重吸收優質“新血液”,實施“優秀青年職工、精英技能人才、精英管理人才”黨員發展三大計劃,嚴把發展黨員入口關,近三年在兩新組織發展黨員129人,占發展黨員總數的48%。
作用形象顯形化,強化“三種作用”
綿陽高新區強化政治引領作用,督促兩新組織把黨建工作寫入公司和社會組織章程,推動兩新組織黨組織參議發展大事、審議管理機制,建立重大項目決策、重要人事任免、管理制度,實行“三重一大”事項事前征求黨組織意見制度,黨組織在企業合法經營、科學發展等方面的政治引領作用得到充分彰顯。
綿陽高新區強化推動發展作用,倡導常態化設立黨員技術攻關隊、志愿服務隊、示范崗,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技能比武等載體活動,引導黨員在生產經營一線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全區兩新組織共設立黨員示范崗398個、示范班組(科室)267個、志愿服務隊226個、黨員工作室26個,近三年開展各類崗位練兵、技能比賽等活動28場次。積極引導兩新組織黨組織參與“兩新聯萬村·黨建助振興”行動,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城鄉基層治理,近三年兩新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和城鄉基層治理項目16個,資助資金659.7萬元。
綿陽高新區強化凝聚人心作用,倡導優先招聘失業黨員,優先錄用黨員大學生,優先提拔黨員職工,優先幫扶困難黨員,強化黨內關愛幫扶;開設“書記接待日”“心理咨詢室”,建立職工愛心基金,完善職工薪酬保障協商體系。近三年來,開展兩新領域單身職工聯誼會、青年人才論壇、“致意青春Party”等活動70余場,3個兩新黨組織被省委、市委評為先進黨組織,8名優秀黨員受到表彰,1名青年工人黨員當選為綿陽市第七次黨代會代表。
服務項目集成化,推行“1+N服務”
綿陽高新區推行“黨建+金融”服務,針對兩新組織的金融服務需求,著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實際困難,定期收集企業資金需求信息,每年召開政銀企對接會3次以上。近三年,幫助兩新組織對上爭取資金2.4億元、解決資金需求20多億元。
綿陽高新區推行“黨建+人才”服務,加快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建設高校畢業生實訓基地、創業園、孵化園等孵化載體。近三年,組織校園招聘、網紅線上直播招聘及定制化人才招聘等活動120余場,引進高層次人才2400余名,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需求7000余個。
綿陽高新區推行“黨建+保障”服務,每年由各級黨委(黨組)、兩新黨組織牽頭召集經濟形勢分析、企業運行研判等活動,收集兩新組織各類現實需求和具體困難。近三年,共收集兩新組織意見建議2700余條,發放《政策匯編》《服務清單》等資料5800余份,協調解決企業水、電、氣等生產要素保障問題460余個,讓企業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全區營商環境更加優化,企業滿意率達到98%以上。
黨建陣地實體化,實施“三類聯建”
綿陽高新區以產業黨總支為依托,規模較大企業提供黨建陣地,產業內其他黨組織共建共用。近三年,建成產業鏈黨總支共用陣地6個,兩新黨組織規范陣地8個,實現企企幫扶聯建。
該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兩新黨組織資源共享。近三年,建成社區親民化黨群服務中心11個,實現社企共建共用、社企共駐聯建。
同時,綿陽高新區立足相對集中的工作園區,按照陣地“六有”標準,建設區域性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已建成跨境電商產業園、汽車博覽園、河北—平武工業園等區域性黨群服務中心3個,宜家美、西雅圖等商圈樓宇黨群服務中心2個,實現園企協同聯建。
激勵保障制度化,實行“精準獎補”
為落實經費保障,綿陽高新區逗硬執行稅前列支、黨費返還、財政補助等政策,分別按黨支部3000元、黨總支5000元、黨委10000元標準保障基本經費。近三年,區財政向兩新黨組織補助工作經費156.92萬元,返還黨費33.64萬元,稅前列支減免稅費137.61萬元。
為發揮資金效益,綿陽高新區對區、鎮(街道)兩級資助的兩新黨建項目實施項目化管理,采取年初公開申報、專項評審的方式,在年終驗收合格后,劃撥專項補貼,以獎代補,使財政補助資金發揮最大效益。
同時,綿陽高新區建立紅色津貼,引導兩新組織參照高層管理人員標準執行黨組織書記待遇報酬,落實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每月100元的“紅色津貼”,按照每聯系1家兩新組織每月補助100元的標準落實黨建工作指導員工作補助,充分激發兩新組織黨務干部工作積極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