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入駐社區創業孵化平臺 燕窩小鮮燉 “燉”出就業新機遇
“如果不是社區搞活動,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吃到燕窩。能把這么高級的食物平民化,讓普通人也有品嘗的機會,真好!聽說她們還為社區大齡婦女提供了就業機會,我們社區確實做得好……”10月10日,在成都武侯區紅牌樓街道雙豐社區創業孵化平臺里,董姣和李越又開始了一周的燕窩加工。當天,她們需要燉煮300克燕窩并打包分發。兩位年輕的創業者有著良好的留學背景,但她們都沒有到光鮮的大公司去工作,而是選擇了在社區里創業。
愿天下母親都能吃得起燕窩
董姣和李越是閨蜜,兩人都是來自成都的85后,有著相同的海外留學背景,學成回來后一直想自主創業。當得知雙豐社區為青年創業者提供創業孵化平臺的事情后喜出望外,第一時間到社區報了名。雙豐社區為她們提供創業指導和創業孵化場地,并幫助她們做宣傳推廣工作。
董姣說:“在之前的創業經歷中,我們與多數的80后、90后創業者一樣,期望帶著光鮮的名號站在一個較高的平臺上。正如當下主流的燕窩產品市場一樣,闊氣的門店、富麗堂皇的裝修、華麗的產品包裝和投入可觀的廣告支出,使得‘燕窩’成為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的東西。我們在社區創業就是想將高性價比、低門檻的燕窩送到普通居民的餐桌上!睋榻B,她曾在社區搞過調查,普通的社區居民基本上沒有品嘗過燕窩。她在進行問卷調查時發現,好多阿姨的年齡與她的母親相仿,她很想讓天下的普通母親都能嘗一嘗高級燕窩的味道。
燕窩由于加工程序繁瑣、烹制方法復雜,過去都是出現在宮廷菜系或者星級酒店中。兩位創業者將復雜的制作、烹制過程留給了自己,將一瓶瓶晶瑩剔透的成品燕窩鮮燉好,在社區制作打包好發送到客人們的餐桌上。
今年“三八”婦女節,被邀請到雙豐社區的女性都很幸運。董姣和李越為大家講授健康養生知識,并安排了燕窩試吃環節。在場的大部分婦女都聽說過燕窩的各種益處,但幾乎都沒嘗過燕窩的滋味。現場,她們為每位來賓發放了兩個瓶子:一瓶份量約3.5克沒有加入任何其它物質的純燕窩;還有一瓶燕窩伴侶,是用紅棗、桂圓等熬制的“佐料”。
當天,社區居民劉佳平生第一次吃到燕窩。事后她說,燕窩的名氣很大,但因為太貴,所以從來沒有吃過。以前聽說燕窩吃起來像粉條,品嘗后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燕窩和粉絲長得相像,但口感完全不同,社區真是個創造奇跡的地方!在社區買燕窩比外面便宜許多,用這個當禮品很拿得出手,燕窩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了。
高品質多樣性贏得食客心
記者了解到,兩位女海歸在社區創業、做平民能吃得起的燕窩是她們的理想。為了把產品的價格降下來,她們想了很多辦法。李越在四川省餐飲協會工作過,接觸過很多餐飲企業。在她看來,餐飲產品的市場差異化是真正的商機。她和董姣多次前往印尼考察,對燕窩原料深入了解,找到了靠譜的第一手貨源。
在很多家同類產品門店旁蹲點測算人流量與入店消費人數比例后,她們發現鮮燉燕窩的銷售形式可以不靠過路客,而是信任、口碑、回頭客。社區店的設立,能讓燕窩變得更親民。通過大學生創業項目的申請,她們的燕窩鮮燉館實體店落地,獲得了社區的支持。
從產品的源頭出發——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貨到成都后,她們親歷親為事無巨細地參與制作、銷售、發貨的每一環節。不租黃金口岸的鋪面,不花重金打廣告,自己動手設計產品包裝,最終,將產品單價壓到極限,讓消費者得實惠。
“品質確實可以,份量與燕窩伴侶比市場同類產品多,并且能夠根據個人的喜好調整口味。相當不錯!”消費者張淑華說道。
在她們的客戶中,大多是待產的孕婦和寫字樓里的高級白領。要想從眾多燕窩產品中脫穎而出,除了實惠的價格外,還需要高品質和產品的多樣性才能贏得食客的芳心。
在雙豐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主樓的背后,有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房間,這里便是兩位海歸的創業基地。與“高大上”的寫字樓不同,這里有種簡樸卻又不失溫馨的氛圍。董姣和李越每周一都會在這里站上一整天,對產品進行最后的加工打包。
“燕窩本身沒有氣味也沒有味道,自己在家中食用,通常只會簡單地加入冰糖或牛奶沖兌,口味平淡,吃幾天就膩了。在中醫食療理論中,燕窩宜每日或隔日服用,循序漸進更能達到滋補的目的。每次3-5克干燕窩,少而精的燉煮程序耗時費力,上班族想吃,但很難堅持每天做。我們改良做花式燕窩,每周為客戶提供不同的燕窩伴侶進行搭配!倍f,為此,她們專門到甜品學校學習,去網紅甜品店打卡。
在創新的路上,失敗不計其數。有一次,想開發出一款王炸伴侶,選用了富含膠原蛋白的魚膠,然而,天然魚膠有魚腥味,用甜品的方式去除腥味是必須攻克的難題。第一、二次燉煮出來,大家捏著鼻子才能吃下去,那是她倆永遠記得的味道。創業路上有過因為燉煮失敗加班到凌晨,天不亮起來給客戶發貨的忙碌;有過面對定制的大量貨物包裝無處安放的茫然……不過,看著燕窩館慢慢壯大起來,解決就業和服務的人群越來越多,她們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幫助社區大齡婦女就業
為了幫助社區大齡婦女就業,董姣和李越先后聘請數十位阿姨為燕窩挑毛。10日當天上午,就有3位家住雙豐社區的阿姨在為燕窩挑毛。今年60歲的蔣金鳳在社區燕窩館剛開張時就過來幫忙。每次她會分到30盞預先發好的燕窩,一個人仔細地挑4到8個小時。她說每盞燕窩的干凈程度不一,剛開始工作時相當費力,熟練后就越來越快了。她一周只工作一天,靠挑毛每月可為家里補貼兩千元左右的費用。
“燕窩是燕子筑的巢,正宗好燕窩肯定有細毛,發貨多的時候一天需要五六位阿姨同時挑毛才來得及。挑毛看上去容易,卻是個細致活,我們會親自教授阿姨們怎么挑,并且嚴格驗收成品。絕不會讓有瑕疵的產品從這里出去。”李越說,她們倆創業得到了社區的支持,因此,她們也以社區商業的形式反哺社區,幫社區解決人員就業,為社區提供服務。
社區商業是一種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以便民、利民、滿足和促進居民綜合消費為目標的屬地型商業。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經過董姣和李越兩人的鉆研,已經開發出50余種燕窩伴侶,并因嚴選食材和精心制作得到了客戶的好評。
通過社區活動,更多的普通居民有了品嘗燕窩的體驗,由此了解到燕窩食療的益處,最終成為了她們的“忠實粉絲”,F在,這個四川唯一的、開在社區里的燕窩館經營良好,每周都有穩定的銷售并逐步增加!跋M茏尭嗟木用衿穱L到我們做出的高品質平價燕窩,幫助社區解決更多就業問題。為社區提供更多服務和活動,增進鄰里間的關系,讓大家都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倍f道。
華西社區傳媒首席記者 沈悅 攝影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