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打造特色文旅名城 超常跨越高質量發展
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
自貢彩燈“網紅燈組”—“生命之樹”。
《紅梅花開》劇照。
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大井——燊海井。
自貢恐龍博物館。
以文興旅、以旅興城。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自貢搶抓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時代機遇,依托“江姐故里、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四張城市名片,在傳承與發展的碰撞中、開放與合作的交融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千年鹽都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9月4日,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首屆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論壇在北京舉行,這是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國際展會。
作為首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自貢承辦了首屆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論壇,精心組織18家文化貿易企業,攜當地的彩燈、仿真恐龍等特色文化產品亮相服貿會,并響亮發聲,將開放共享的“自貢模式”作經驗交流分享,倡議成立“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聯席機制”,攜手各基地助推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繁榮發展,受到與會各方好評。這正是千年鹽都用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旅游資源,搭建橋梁走向世界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自貢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抓住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危中之機”,加快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支柱產業,奮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名城。
自貢享有江姐故里、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的美譽,同時作為一座老工業城市,正邁步開啟城市轉型升級新征程。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和四川省委“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自貢迎來利好疊加、大有作為的機遇期。自貢市委、市政府充分認識到:要在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中展現新作為,必須以更高的眼界和格局打好“創新牌”,既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也要充分挖掘利用好“四張城市名片”,把文旅產業作為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走出一條新時代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新路徑。
一幅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畫卷徐徐展開。根據自貢實施的打造獨具特色文旅名城三年行動計劃,到2024年,文化旅游產業增加值將達100億元,占地區GDP比重5%,規模以上文化和旅游企業達100家。力爭實現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等八項國家級文旅品牌創建目標,以及天府旅游名縣、天府旅游名鎮、天府旅游名村等七項天府旅游品牌創建目標,進一步提升自貢文旅名城的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
點“亮”一盞燈
傳統文化綻放時代光彩
9月,自貢彩燈再次迎來“高光時刻”。9月16日,第十八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以下簡稱“西博會”)開幕。10組大型自貢彩燈,讓本屆西博會更加流光溢彩,網紅燈組“生命之樹”不僅“走”進西博會,而且亮相央視《新聞聯播》,讓現場乃至全國的觀眾感受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交融的獨特魅力。
9月4日,由商務部主辦,合肥市政府、自貢市政府和人民日報數字傳播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首屆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論壇在北京舉行。“一帶一路”傳播中國聲音,自貢彩燈講好中國故事,為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增光添彩,成為論壇的熱門話題。
自貢燈會享有“天下第一燈”的美譽,綻放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璀璨光彩,先后在國內500多個城市、國外8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觀燈游客累計超過5億人次,成為中國對話世界、擴大開放的一種獨特“表達方式”。
新時代如何轉變思路創新模式,辦好自貢燈會,助推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自貢探路前行。
創新燈會舉辦形式,變“節會品牌”為“綜合平臺”。
構建時代主題宣傳陣地。燈會緊扣時代脈搏,2020年4月,自貢以“春回大地、燈耀世界”為主題,創新舉辦全國首個全民抗疫主題燈會,成為全國及四川復工復產標志性活動之一。今年,自貢將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時代主題融入燈組創意,精心策劃15個主題區、上百組彩燈,規模宏大、美輪美奐。
其中,“百年輝煌”燈組以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為主線、民生改善為潛線,選取代表性人物、事件等,以“嘉興紅船”“遵義會議”“開國大典”“一帶一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時代巨輪”等43個場景,展現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成就,創新推出“彩燈+黨建”精品課程,遴選50名優秀青年黨員作為“黨史課代表”,場景式、沉浸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獲得好評。
打造多元化常年燈會。突破傳統的單一觀燈模式,將過去一年一度春節期間舉辦的季節性燈會,拓展為常態化開園、常年性燈會,打破短周期節會經濟模式,打造“永不落幕”的自貢燈會。
該市在“用彩燈講故事”的基礎上,把中華彩燈大世界作為“場景化燈會”的承載空間,融入現代科技元素,植入沉浸式演藝、特色文創展銷、創意美食品鑒等活動,全方位打造集觀燈游園、餐飲娛樂、文創演藝等于一體的多元主題燈會,變單一的門票經濟為綜合消費經濟。
創設場景式展示平臺。深入實施“彩燈+”“+彩燈”計劃,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五糧液集團等跨界合作,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施“彩燈進進博會”“彩燈+五糧液”“五糧液+彩燈”,推出“彩燈進家庭”,開發創意彩燈商品,實質性推動以彩燈為核心的產業鏈發展創新,鏈接更多的國際國內知名展會、論壇、賽事、活動,擴大自貢彩燈影響力;燈會辦到哪里、招商引資就開展到哪里,帶動川渝名特優新產品“借燈出海”,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釋放出對外開放的強勁動力。
創新彩燈跨界融合,變“特色文化”為“特色產業”。
如今,自貢燈會已從一個單純的文化活動成功轉變為集文化、經貿、旅游、城市營銷為一體,具有影響力的國家級品牌節慶活動,成為自貢走向世界的城市名片。2020年共舉辦50場海外燈展,帶動對外貿易逆勢上揚。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支持自貢高質量建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
自貢加速打造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加快構建“一總部多園區”發展格局,建成基地展示展覽中心,推動彩燈文化創意產業園特色園區建設;積極培育仿真恐龍、文化創意產業,加大城市超級IP推廣應用;促進彩燈與燈飾照明融合發展,推動彩燈“進家庭、進社區”,開展“自貢彩燈走出去”全球營銷計劃,促進彩燈文化出口加快恢復,力爭文化服務貿易出口增長20%以上。
“文旅+”激發城市消費活力。自貢將燈會作為推動文旅產業發展的強力引擎,全力創建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和全省研學旅游示范城市,推動自貢市大安區建成天府旅游名縣。策劃開展“魅力鹽都·安逸燈城”系列文旅活動,推出特色精品旅游線路和“云上家居購物節”“云上家電節”等展銷活動,發放購物消費券,充分激發消費潛力。燈會開園以來,市內A級景區接待游客量比往年同期增長24%,餐飲店上座率同比增長20%,星級酒店入住率保持在70%以上。
做大“一座城”
獨具特色文化旅游名城呼之欲出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支柱產業,奮力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要求,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積極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貢市委、市政府鮮明提出打造獨具特色文化旅游名城,建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地區特色消費目的地城市。
底氣何來?文旅資源獨具特色,“江姐故里”“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四張城市名片享譽海內外,還有榮縣大佛、富順文廟等人文建筑,仙市古鎮、艾葉古鎮、趙化古鎮、牛佛古鎮等鹽運古鎮,龔扇、扎染、剪紙、川劇、雜技等非遺項目以及“麻辣鮮香”的自貢鹽幫美食。
自貢秉承“文化為魂、旅游為體、產業為支撐”的文旅融合發展理念,構建“文化+旅游+城市”的發展新思路,突破性推動文旅融合,以重大文旅項目為抓手加快建設獨具特色的文旅名城。
活化“恐龍之鄉”IP。投資31億元的自貢方特恐龍王國項目預計年內開園。項目采用VR和AR等現代高科技手段,以恐龍故事演繹、恐龍時代復原和恐龍世界歷險為主要內容,充分挖掘不可復制的恐龍文化,打造集參與性、互動性、體驗性于一體的國際一流大型恐龍主題樂園,建成中國版的“侏羅紀公園”,年接待能力達300萬人次,實現自貢多年來“讓恐龍活起來”的文化旅游夢想。
自貢仿真恐龍、動漫產品等多點開花。亙古龍騰采用3D技術打印仿真恐龍骨架;浩天科技的仿真恐龍,已經“進化”到可識別語音,與觀眾互動;動畫片《時空龍騎士》四次登錄央視少兒頻道,還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開啟自貢恐龍全球傳播之旅。
繪就“中國燈城”盛景。2020年1月,中華彩燈大世界在自貢東部新城建成投用。近兩屆自貢燈會交出亮眼“答卷”:2020年抗疫主題燈會成為全省復工復產標志性項目之一;今年燈會持續辦展近300天,接待游客超100萬人次,云觀燈人數超6億人次,刷新亮燈歷史,實現從節慶燈會向常年景區的轉變,成為夜消費場景的供應商。作為自貢燈會的延伸和發展,“夜游釜溪”運用沉浸式體驗的商業模式,融入觀光、休閑、演藝等內容。兩年來,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初步形成從文創公園到自流井老街的釜溪河夜經濟生態圈,帶動周邊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產業發展。
激發“千年鹽都”魅力。自貢依托“鹽”這一城市之源,突出抓好燊海井特色景區打造、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新館建設、“老鹽場1957”項目升級,全景式呈現兩千年井鹽生產技術的演進和變革,讓鹽業文明綻放新的時代風采。
“天府”系列正成為超級文旅IP。自貢市大安區創建為“天府旅游名縣”,富順豆花、自貢冷吃兔、鮮鍋兔、牛佛烘肘四道美食入選省級“天府旅游美食”;沿灘區仙市鎮百勝村入列“天府旅游名村”,榮縣、富順縣啟動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
來過自貢的游客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當夜幕降臨,彩燈亮起,可盡情探索時空的奇妙。因此,自貢正在打造一條“光臨奇妙夜”主題旅游線路,串聯釜溪河與旭水河沿岸夜游場景,展現城市的流光溢彩,打造全地域奇妙夜游空間,通過彩燈點亮城市,共同講述自貢的千年歷史文化;圍繞中國燈城打造中華彩燈大世界、釜溪河、旭水河、彩燈博物館、華商國際城、彩燈之鄉、濱河假日酒店、仙市“鹽運古鎮”、工業文明遺址博物館、“如來福城”文化旅游區等重點文旅項目。
繪“美”一種色
擦亮“江姐故里”名片
自貢是一座孕育紅色基因、富有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涌現出吳玉章、盧德銘、鄧萍、江竹筠等一大批革命先輩先烈,鹽都兒女傳承紅色基因,充分凝聚起再造產業自貢、重鑄鹽都輝煌的磅礴力量。
江竹筠是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江姐的精神品格猶如傲雪紅梅,為自貢樹起一座巨大的精神豐碑,成為靚麗的城市名片。
今年以來,自貢舉行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緬懷革命先烈。6月,開展“江姐精神品格學習教育”系列活動,召開以“江姐與共產黨人的氣節風骨”為主題的研討會,專家學者圍繞學習革命先烈、筑造新時代共產黨人氣節風骨開展研討,由重慶出版集團出版發行的新書《江姐:傲雪紅梅》在自貢首發。
8月20日,為紀念江竹筠烈士誕辰101周年,自貢以“永遠的江姐”為主題舉行系列紀念活動,舉行專場文藝演出,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原館長厲華作“紅巖魂——信仰的力量”專題報告,闡釋紅巖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開展川南渝西地區書法美術作品聯展,以100余件書法美術作品表達對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
創新開展“弓弦上的中國精神—中央音樂學院走進江姐故里自貢”音樂黨課活動,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二胡演奏家于紅梅及其師生團隊,聲情并茂地演繹《紅梅隨想曲》,進一步激發黨員干部群眾愛黨愛國的熱情。
由自貢、成都大學、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共同創作的大型原創音樂劇《紅梅花開》,先后在成都、自貢公演,該劇采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音樂劇形式,再現江姐短暫而又輝煌的一生,引發熱烈反響。
目前,自貢正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與華西集團一道,加快建設江姐故里紅色教育基地,預計11月建成開放。
去年9月,盧德銘紀念館在自貢市自流井區仲權鎮竹元村開館,讓“德行兼備、銘記使命”的精神品格繼續傳承下去。
吳玉章陳列館陳列布展工作全面完成,展覽以“一輩子做好事”為主題、吳玉章生平事跡為主線,全面展現吳玉章的光輝一生。
自貢市依托吳玉章故居、盧德銘故居、鄧萍故居、江姐故居等,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推動紅色研學旅行,串聯自貢恐龍博物館、中華彩燈大世界等A級景區,打造“紅色文旅+”精品路線,推動形成紅色文旅融合典范,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自貢文旅正揮槳劈波,揚帆前行。
(泉涌圖片由自貢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