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刷臉乘地鐵的背后——
AI技術為智慧交通建設按下“加速鍵”
“戴口罩刷臉乘車”系統
在成都地鐵APP上注冊開通刷臉功能,出入閘機時無需摘下口罩,面向閘機上方識別設備就可以高效通行……9月1日,成都地鐵“智慧票務”系統正式上線,這是全國首例應用于500公里以上超大線網規模的全線網、全通道無接觸式“戴口罩刷臉乘車”系統,極大地優化了乘客出行效率與體驗,還大幅削減了地鐵票卡票款清理、回收、消毒等工作,降低了高密度、半封閉地鐵空間里的疫情交叉感染風險。
這一系統,是由成都高新區AI創新中心企業成都智元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建設。作為目前國內城市公共交通智慧平臺建設與場景運營領域最具代表性的“AI+大數據”應用領軍企業,智元匯正以AI技術賦能智慧交通建設,推動城市交通智慧化水平不斷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首例地鐵全線網“掃碼過閘”、全球首例地鐵全線網刷臉過閘乘車、全球首例地鐵全線網戴口罩刷臉過閘均由智元匯研發、建設。這家成都公司為何能夠率先實現刷臉乘地鐵的突破?未來還將在公共交通場景上有哪些創新?日前,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技術創新
分級比對實現“秒過”閘機
2020年,上海、北京、成都上榜全球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TOP10城市,占據全球前三名。從一條線到一張網,成都軌道交通的線網規模攀升至全國第三,運營里程突破500公里。
另一方面,成都作為擁有逾20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軌道交通線網日客運量最高已達722.43萬乘次。
如此大的體量和規模,為“戴口罩刷臉乘車”系統在成都地鐵的上線帶來挑戰。據智元匯智慧乘客服務平臺項目實施負責人蒲磊介紹,此次在成都上線的系統對交互過程時間有嚴格要求,每臺閘機每分鐘通行不能低于30人,而閘機打開人走過去期間留給系統比對認證并完成交易,所有的時間要控制在300毫秒時間內,同時并發數也要求在1萬以上,“也就是每秒鐘可以同時處理1萬個人刷臉并在300毫秒內完成比對,時效性要求高、范圍大,是目前全國公共交通場景里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
即便如此,經過幾天的現場使用情況可以看出,不掏手機不刷卡、將臉面向閘機上的設備一刷,戴著口罩在成都地鐵也能“秒過”閘機。
這一技術是如何實現的呢?“我們采用了分級比對模式。”蒲磊表示,乘客可以在成都地鐵APP上設置常用通勤站,通過在車站建立分級庫,系統對常在該站點上下車的乘客進行精準復核,能夠更迅速完成人臉識別。
挑戰不止于此。成都地鐵“智慧票務”系統覆蓋成都地鐵全線網開通運營的12條地鐵線路、287座車站,不同的線路或車站的自動售檢票系統(AFC)集成商不同,對于不同設備、系統快速完成統一升級、改造、集成,也是此次項目的一大難點。
“連續7個月,團隊所有人每晚在地鐵停運后進行調試,最高峰的時候一個晚上完成30個站的技術測試。”蒲磊說。正是基于研發人員強大的技術攻關能力,系統上線以來誤識率低于十萬分之一,為乘客提供了良好體驗。
技術沉淀
刷臉乘車技術不斷取得突破
之所以能夠在刷臉乘車技術上取得突破,歸根結底是基于技術的沉淀。“在技術層面上,戴口罩刷臉乘車涵蓋人臉識別、數據傳輸、后臺比對等方面,對算法來說要求更高。”蒲磊表示,軌道交通的特殊性在于,客流量大、對效率要求高,因此在人臉識別時,需要具有大底庫、高精度、高并發、低延時的表現,能夠精準識別用戶的面部特征,快速比對,快速檢索查找。
記者了解到,從2016年起,智元匯就開始研發基于人臉識別的新一代地鐵自動售檢票系統(AFC)支付技術。經過長期的研發,智元匯基于本身的技術積累,聯合國內人工智能算法領軍企業商湯科技針對城市軌道交通渲染引擎、人臉大模型分布式訓練等核心技術研究,實現了百萬底庫的動態布控下,FAR(誤識率)低于十萬分之一,TAR(正確識別率)高于99%。
在車站終端,智元匯采用鏡頭寬動態+ISP軟調技術,能夠適用各類復雜光線環境,畫面無畸變,使用RGB+紅外攝像頭,實現雙目紅外活體檢測,自動抓取人臉圖像檢測、提取人臉生物特征實現人臉迅速、精準識別,拒絕面具、電子屏攻擊,確保識別準確。
2020年,為助力疫情防控,智元匯迅速成立項目小組,進一步實現了應用3D數據生成、細粒度人臉識別、局部注意力、非確定性人臉表達等機制,最終讓戴口罩人臉識別的指標也達到了精準度的要求。
技術體系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如今,智元匯已成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領域提供數字化智慧乘運服務地域覆蓋最廣、服務乘客最多、運維里程數最長、產品序列最多元化的公司之一,正在公共交通領域里構建一個全新升級迭代的,具有自主造血功能的智慧乘運管理及乘客服務的AI體系,從而構建智元匯全息動態感知AI交通乘運生態系統。
比如,此次上線的無介質零接觸“戴口罩刷臉乘車”的“智慧票務”系統就是智元匯在成都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的指導下研發實施的“智慧乘客服務平臺”的三大子系統之一,該平臺還包括遠程智能測溫防疫系統、智慧安檢系統,為地鐵場景架構起多維服務及安全防線,被業界稱為“三合一”智慧城軌中樞平臺,是國內迄今為止應用規模最大、集成度最高、產品序列最完整的“智慧城軌”一體化綜合性項目。
智元匯快速發展的緣由之一,是成都人工智能的機遇無限。2020年3月,成都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今年年初,成都獲批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伴隨著成都加快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城市發展戰略將深度融合,更高質量助力經濟轉型創新發展,更高效率提高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水平。(成都日報記者 吳怡霏 攝影 魏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