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供水量突破310萬噸創歷史新高!成都如何保障用水安全?
夏日炎炎。8月1日9時40分,成都市氣象臺對第21號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進行確認:預計未來24小時,成都市東部新區、錦江區、青羊區、武侯區、成華區、金牛區、高新南區、高新西區和青白江區的大部分鎮(街道)最高氣溫將升至35℃以上。同時,預計8月3~5日將有一次降水天氣過程,有陣雨或雷雨,雨量小雨到中雨,局部暴雨。
高溫與降雨交替,城市供水保障和水質安全也備受關注。如何在高溫天氣下滿足市民用水需求?汛期上游山洪和泥石流引起的水源高濁度又該如何解決?8月1日,記者探訪成都市自來水公司。
高溫保供水
日供水量突破310萬噸
創歷史新高
8月1日上午9點30分,在成都自來水六廠,隨著徐堰河與柏條河河水不斷進入,廠區內工作人員佩戴好口罩,緊張有序地監控著水處理各環節的狀態。在這里,源頭河水將經過專業化處理后進入管網,流入成都千家萬戶。
實際上,每年夏季,保障城市供水都會成為成都市自來水公司工作重點。“為做好保供水工作,我們提前制定了專項保障方案。”成都市自來水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7月以來,公司供水量節節攀升,最高日供水量突破了310萬噸,創歷史新高。面對不斷刷新的最高日供水量記錄,成都市自來水公司對高峰供水各環節進行了策劃和部署,管控到每個細節。
在水源預警方面,公司每日安排專人與四川省紫坪鋪公司和都江堰管理局溝通,了解紫坪鋪水庫和磨兒潭應急水庫的運行狀態。同時,與阿壩興蓉公司建立溝通機制,實時了解上游匯入紫坪鋪水庫的壽江和岷江的水質變化,并及時掌握汶川、理縣和三江區域雨情信息。此外,公司還安排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上游水源水質監測點,進行水源水質預警監測。
上游水源有了保障,水廠產能也在同步提高。據該負責人介紹,5月1日前,成都市自來水公司下屬各水廠利用供水間隙,提前完成了四座水廠共計164項工藝設施和2344項設備的維護計劃。各水廠按照年初制定的日最高供水量和極限日供水量方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將自身產能發揮至極致,主力水廠運行超設計負荷創歷史新高。“公司還會對每日的生產數據進行研判會商,制定當天的工作方案。特別是在小時供水量最高的時段,將啟用停運的加壓站進行補壓,增加進城通道輸水能力,滿足整個城市用水需求。”
水廠產能提高,供水管網的平穩運行也至關重要。“進入7月以來,四個管網所所長每日帶隊組織對1500余公里重要輸水管線、過河管線和50余個施工工地進行專項巡查和動態監控。”上述負責人介紹,近段時間,管網單位提供上門服務日平均超過100次,近40個車組行程達到上千公里。目前,公司不同口徑的應急搶險材料、機具、設備等物資以及防汛物資儲備到位,一旦突發管網異常,可30分鐘趕到現場處置。
汛期保水質
上游100公里全線監測,提前8至20小時預警水質變化
不僅要滿足持續增大的用水需求,進入夏季,強降雨天氣可能導致的水源上游山洪和泥石流,也對自來水水質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了解,目前,成都市自來水公司通過上游100公里沿線19個在線水源水質儀表監測,輔以視頻圖像,連續監控水源水質變化,實現了提前8至20小時預警,確保水廠提前做好應急準備。同時,今年汛期,成都市自來水公司還開展了多次水源高濁度應急演練,充分做好應急物資器材的儲備、制水原材料的補充。
那么,如果高濁度水險情發生,如何確保正常供水?成都市自來水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高濁度水險情發生后,公司將立即協調上游河道管理單位,啟動應急聯動,根據雨情、水情和汛情,及時啟用磨兒潭應急水源,合理調配相關河道下泄流量,實施取水水源切換,盡可能降低高濁度水體對水廠制水生產的影響。
在此期間,公司還會對水廠水位、供水壓力、出水流量及出水水質等1000余個重要供水參數實時監控,并實施錯峰滿負荷生產,保持調節水池高水位運行。并利用供水低峰時段,補充調節水池水量,每半小時對城市用水量需求進行測算,對4個水廠、14個加壓站、9個控流站供水節點實施調度調節,保證城市供水壓力滿足需求。
高濁度水險情期間,原水處置同樣關鍵。“公司將在上游開展混凝攪拌試驗,為水廠工藝參數調整提供數據支撐。”該負責人介紹,同時,成都市自來水公司各水廠還會對影響生產供應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確認重要供水設備設施安全以及應急物資儲備,并安排專人駐守制水工藝流線上的工藝池和排泥現場,保證排泥效果。
此外,成都市自來水公司還將采取二級絮凝沉淀,確保高濁度水處理效果。并視情況開展折點加氯,確保消毒效果。啟用粉末活性炭應急投加,確保水中雜質吸附效果。(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鄧文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