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sup id="smc4e"></sup></ul>
    <ul id="smc4e"></ul>
  • <ul id="smc4e"></ul>
  • <abbr id="smc4e"></abbr>
  • <strike id="smc4e"></strike>
  •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教授吳梅筠——

    嚴謹為學七十載(講述·一輩子一件事)

    本報記者  張  文
    2020年12月22日08: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吳梅筠在做實驗。
      資料照片

      吳梅筠近照。
      本報記者 張 文攝

      人物小傳

      吳梅筠,1926年出生于浙江黃巖,曾任原華西醫科大學法醫學助教、講師、教授,法醫學及法醫物證檢驗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她長期從事法醫學和病理學的教育、科研及檢案工作,為中國法醫學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見到記者,94歲的吳梅筠老人很快打開思緒——治學、科研、愛情……冬日的午后,她斜偎在輪椅上,不疾不徐、娓娓道來……陽光照著她的臉龐,講到難忘的細節時,她眼睛便會顯得格外明亮。

      “建設新中國,哪個行業不缺人才?我愿意學這個冷門專業”

      “小時候覺得,醫生是有知識、受尊敬的人,也是我最理想的職業。”1946年,吳梅筠從浙江黃巖縣中學考入當時的國立上海醫學院,主修外科醫學。徜徉書海,她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

      1951年,快畢業之際,國家在南京開辦法醫學培訓班,從全國醫學院校挑選人才,吳梅筠因為成績好、能吃苦被選中。吳梅筠想:“建設新中國,哪個行業不缺人才?我愿意學這個冷門專業。”

      在培訓班,吳梅筠與同班學員吳家(馬文)相識相愛。兩個年輕人走到了一起,并攜手在科研的道路上走過了近70年的歲月。“我們倆是生活的伴侶,也是事業的合作者。”說起去世不久的丈夫,吳梅筠眼神里飽含著濃濃思念。

      畢業后,夫妻倆被分配到四川醫學院(原華西醫科大學前身)任教,摸爬滾打才剛剛開始。那時候,學校既無法醫人才,也沒開設法醫系,小兩口就在內科教研室里擺了一張桌子開展工作。同事們管這兩個剛畢業的年輕人叫“小梅筠”“小家(馬文)”,但他倆卻又是當時學校里法醫學方面最專業的老師。

      “那時候,學生們的聽課熱情很高,教室里經常擠滿了人。”一門法醫學公開課,夫妻倆開了30年。1983年,包括四川醫學院在內的六所院校開始設立法醫學本科專業。為了盡快培養更多師資力量,夫妻倆在學校開設進修班,把他倆購買的書籍全部拿到學校來。那套花了兩口子近一個月工資的專業書籍,成為早期十分珍貴的學科資料。又過了3年,法醫學系正式掛牌。彼時,他們已是花甲之年。

      “既然做了這份工作,就得負起應有的責任,有困難也得克服”

      在教學中,吳梅筠發現一個現象:學生們只喜歡上課“聽案例”,一說到“出現場”,不少人便會打退堂鼓。“學法醫,哪有不跑現場的道理?”在她看來,法醫學是一門知行合一的學問。為此,她曾對年輕教師說:“我們一定要出現場,一定要學會分析現場!”

      學校對此也十分重視,很快聯系到成都市公安局建立合作——當時的成都公安系統,僅有的幾名專職法醫都是從其他方面過來的,也急需專業人才加入。

      “我十分理解大家不愿意去現場的心情。”吳梅筠說,想起自己第一次跑現場,大家都眼巴巴地看著她這位科班出身的“專家”,指望她能在凌亂不堪的現場找出幫助破案的關鍵。

      “既然做了這份工作,就得負起應有的責任,有困難也得克服。”吳梅筠在心里給自己鼓勁。翻查、搜尋、取證……有了第一次嘗試,往后的工作就變得越來越順暢。遇到晚上辦案時,他們就把第二天講課用的講義揣在身上,借著車上昏暗的燈光備課。

      積極參與案件偵破的同時,吳梅筠也關注著法醫技術的前沿進展。上世紀90年代初,國外開始出現基因檢測技術,吳梅筠也想嘗試,無奈經費不足,思來想去,最后一咬牙:“必須得干!科學研究就是要不斷與時俱進,甚至引領潮流。”

      在她的堅持下,她和自己帶的博士生設計了一套實驗方案,用來做基因比對。缺少實驗設備,他們就用破舊的烤箱、孵箱改造代替,模擬實驗環境,終于取得成功。

      “就是要在講授教學中,讓更多人愛上這門學問”

      如今,四川醫學院幾經更名、并校,現已成為歸屬四川大學的著名醫學院。吳梅筠帶出的學生,有許多已經成長為各自領域的專家,他們至今仍深受吳梅筠嚴謹學風的影響。

      吳梅筠的“嚴”是出了名的。為了給學生講好每一堂課,吳梅筠和丈夫經常各自提前編好講義,相互講給對方聽。然后又互相提意見、再修改,直到雙方都滿意。“做學問就應該嚴謹,這是我們一貫的學風。法醫更要‘嚴上加嚴’。”她說。

      即便在70多歲高齡時,她依然站著講完整堂課,豐富的案例引人入勝,整塊黑板工工整整寫滿了板書:“就是要在講授教學中,讓更多人愛上這門學問。”

      吳梅筠的學生都知道她的嚴謹學風:學生5000字的論文,她密密麻麻的批注能寫1萬字;研究生做出的實驗成果,她還要上手再做一遍復核,容不得半點疏忽……

      嚴歸嚴,吳梅筠卻深受學生愛戴:逢年過節,她總把學生們叫來家里“改善伙食”;對于家中貧困的學生,她總想著法子幫他們減免學雜費。

      如今,94歲的吳梅筠依舊緊跟學科潮流,時不時過問學生們的論文和科研進展。她嫻熟地點擊隨身攜帶的平板電腦,打開郵箱,一封一封的都是學術討論的往來信件。“科研是一輩子的事。”老人說,自己退休了,但對做學問的熱情永遠不會“退休”。

      

      坐冷板凳 下苦功夫(記者手記)

      “板凳要坐十年冷”,吳梅筠近70年投身法醫學,孜孜不倦。有坐冷板凳的耐力與能力,這是科學工作者難能可貴的品質。在一些科學領域發展的早期,總需要先行的科學家奉獻自我、扎實進取,保住學科發展的星星之火。

      無論哪一門學科,越是冷門,越需要默默無聞的付出和堅定如初的熱情。吳梅筠以自己的光和熱,為我國法醫學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并以知行合一的態度,為法醫學實際應用打牢根基。像吳梅筠一樣埋首于桌邊案頭,忙碌于專業一線,便一定能把冷板凳坐熱,做出有益于學科發展的成就。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22日 06 版)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五月天 |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a在线观看免费| 成年人在线免费看视频| 亚洲一区动漫卡通在线播放| 激情久久av一区av二区av三区| 国产亚洲一路线二路线高质量| 88av在线看|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观看| 久久99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久久久肉伦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加勒比|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99在线视频网站| 好男人视频社区www在线观看| 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爱| 最近国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伊人免费在线观看高清版|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www.狠狠操|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久激情内射婷内射蜜桃| 欧美丰满熟妇xxxx| 人妻互换一二三区激情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贵妇肉体销魂阅读| 国产美女牲交视频| 91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 一个男的操一个女的| 性欧美18-19sex性高清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在线电影| 亚洲欧美日韩中字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