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更加美好生活而不懈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在四川廣大工人農民中引發熱烈反響
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在四川廣大工人農民中引發熱烈反響。
大家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紛紛表示在黨的領導下,過去1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令人振奮。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要堅定不移跟黨走,不斷煥發創造力和勞動熱情,腳踏實地干好本職工作,為祖國發展貢獻力量,為實現更加美好生活而不懈奮斗。
偉大成就令人倍感振奮
在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過去5年工作和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回顧10年的成就和變化,大家倍感振奮。
中國十九冶攀枝花技師學院焊接技術專業教師周樹春表示,偉大變革體現在方方面面。2015年,周樹春培養的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上奪得焊接項目冠軍,實現了我國在世界技能大賽上金牌零的突破。2017年和2019年世界技能大賽,我國選手在焊接項目上再次奪冠,實現同一項目金牌三連冠。“中國焊工站上世技賽的最高領獎臺,這不僅是中國焊工的實力,更是中國和中國技能工人的榮耀,讓我們更有信心做強‘中國制造’。”周樹春信心滿滿。
在綿陽市三臺縣建平鎮四季村,連片的水稻正處抽穗揚花期,陽光下的田野生機勃勃。村民王邦福熟練地操作機械管護水稻。“鄉村振興讓我看到農業發展的希望。”王邦福說,四季村是建平鎮的傳統糧油種植基地。2012年,在外務工的王邦福放棄高薪返鄉當起農民,在當地政府幫助下建立農機合作社,先后流轉土地900余畝,建起農業機械化生產技術示范基地。“現在,荒地上又種出了莊稼,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建設‘天府糧倉’,我們都在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涼山籍在京務工人員陳阿衣深有感觸。陳阿衣目前是北京一家餐飲企業前廳經理。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陳阿衣作為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保障營工作人員,和伙伴們一起出色完成了保障任務。“冬奧會讓我親眼見證了祖國的強大。北京是全世界唯一的雙奧之城,我很自豪能服務保障冬奧會。”
昂揚奮進讓日子越過越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這給予廣大工人農民群體極大信心與動力。
這段時間,涼山州會東縣大梨樹村的鳳梨種植基地正是豐收時節,村民們干勁十足。“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們村將繼續努力奮斗,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讓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大梨樹村村支書陳玉明說,以前,大梨樹村土壤層薄、含沙量高,糧食作物產量低,再加上外出務工人員多,部分田地撂荒。2021年,村兩委流轉200畝撂荒地,打造鳳梨產業基地,采用農戶“資金+土地”入股的方式經營,走出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下一步,基地將通過分蘗繁殖種苗120萬株,逐步擴大規模。未來3年,我們將按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精準探索產業發展路子,打造屬于大梨樹的‘一村一品’,吸引外出人才回村發展,為鄉村振興奠定產業基礎和人才基礎。”陳玉明說。
“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也是廣大工人農民的共識。
8月6日,中國電科29所高級技師潘玉華又來到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為所里青年技術骨干傳授焊接技藝。作為一線技能工人、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領辦人,潘玉華深知,工作室是人才培養的孵化器和創新平臺。為充分發揮工作室技術攻關和人才培養作用,這幾年,工作室不斷探索育人模式,為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針對性、點對點開展人才培養。“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工作室要培養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潘玉華語氣堅定。
成都龍泉驛區中航鋰電項目(一期)是川渝2022年共建重大項目之一,中建二局中創新航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成都基地項目是其中一個子項目,項目經理李莊威表示,“能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感光榮,我們將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及分秒必爭的行動投身科技創新和智慧建造,在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貢獻力量。”(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春華 何勤華 郝勇 祖明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